全部

闪电评论|在“黄河答卷”中感受山东“走在前”的决心与信心

来源:闪电新闻

作者:李想 龙敏飞

2023-10-20 10:13:10

2021年10月20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视察,在济南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山东“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

两年来,山东牢记嘱托,以实际行动扛牢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山东担当,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浩荡黄河奏响新时代乐章。

大河安澜,生机无限

黄河宁,天下平。治理黄河,历来是安民兴邦的国家大事。作为黄河最后流经的省份,山东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立足全流域大保护、大治理,用制度和法治力量护佑黄河安澜。

在省级层面,出台东平湖保护条例、南四湖保护条例、节约用水条例。在设区的市级层面,东营市出台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条例,济南、东营、德州市出台湿地保护条例,东营、滨州市制定海岸带保护法规。省市两级结合、重点明确、多类互补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地方性法规布局不断健全完备,将新时代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植根黄河治理永续发展的过程。

看得见的行动带来可感知的变化: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东平湖蓄滞洪区防洪安居、引黄灌区农业节水等重大事项和项目取得积极成效,破解了黄河三角洲生态退化、“悬河”态势严峻、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高等长期困扰人民的问题。无人机风驰电掣穿越河道险工、视频监控细致入微环视大河、黄河法庭打造专项审理新机制,伴随流域治理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嬗变,一条数字翻涌、智慧赋能的幸福河在齐鲁大地澎湃奔流。

黄河安澜是沿黄地区百姓安居,实现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一切工作的前提。奔涌前行的黄河水,见证着山东奋力打造长治久安的“安澜河”的奋斗姿态。

生态优先,尽展新颜

春有芦苇荡漾,夏有群鸟翔集,秋有碱蓬红毯,冬有蒹葭苍苍,行走在东营黄河三角洲湿地,这幅绝美的生态画卷是“母亲河”黄河的无私馈赠,更是山东在黄河三角洲湿地修复、生态补水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持久用力、久久为功。

近年来,山东一方面突出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修复,积极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累计修复湿地7.3万亩,治理互花米草13.1万亩,生态补水6.91亿立方米。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从1992年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373种,成为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繁殖地。

另一方面,突出沿黄重点区域生态保护治理,率先在全国实现县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全覆盖。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土地2.83万公顷,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水土流失2.51万公顷。济南市实施黄河百里风景区中心景区景观提升工程,全面消除淤背区绿化空白段,一排排沿黄新绿迎风肃立、伴河共舞,点缀着滔滔大河的诗意与活力。以沿黄地区河湖为重点,深入推进污染治理一体化,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由黄到绿到五彩缤纷,践行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山东实践”已发展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这一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美好的改变正在齐鲁大地上发生。

逐绿而行,新向未来

如今的黄河流域不仅有生态之“绿”,更有发展之“绿”。

近年来,山东坚定不移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走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十强”产业稳步壮大。7个集群入选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量居全国首位,培育认定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5个,布局建设空天信息、磁悬浮、元宇宙、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中科院济南科创城、滨州渤海科创城、菏泽现代医药港等一批区域科技创新高地在黄河流域加速崛起;黄河三角洲物联网产业园等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落地实施,沿黄9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2000家……创新引领,黄河岸畔奏响高质量发展强音。

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山东不仅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更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在距离东营港20公里的渤海中部近海海域,一台台百米高的风电机组迎风矗立,这是海上风电平价时代全国首个核准项目并网发电,也是山东省平价海上风电首度绿电。2022年,这个项目创造了当年规划、当年核准、当年开工建设、当年并网发电的海上风电建设纪录。

近年来,山东充分利用沿黄风力、滩涂等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氢能等新型能源。去年印发的《支持沿黄25县(市、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能源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通过政策先行先试、积累黄河之治成功经验,以点带面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用制度创新增强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活力,奋力书写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黄河答卷”。

利民惠民,增进福祉

实施黄河滩区脱贫迁建,是一项惠当前利长远的重大民生工程,不仅承载着党中央对山东的重托,更承载着60万滩区居民长久以来的“安居梦”“致富梦”。围绕保障滩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山东积极推动滩区迁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抓好社区服务管理以及住宅后续管护的同时,还大力推动滩区产业发展,保障群众既安居又乐业。“贫苦滩”变为“幸福滩”背后是山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事求是、立足长远的具体体现。

聚焦农田、道路、电力等薄弱环节,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整合资金,加大投入,促进滩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多频次开展创业就业行动,2023年计划在黄河滩区开发公益性岗位4.8万个。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一项项举措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和弱项,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打造沿黄“齐鲁粮仓”,山东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多路径探索恢复盐碱地生产功能,涵养盐碱地生态价值,经过土地排碱、降盐培肥等一系列生态化改良举措,昔日“十年九不收”的盐碱地展露新颜。兴水利、除沙害、造绿地、强产业、助民生,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见证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文化传承,精彩不断

黄河山东段全长628公里,哺育出沿线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以保护文化生态为前置条件,近年来山东进一步活化黄河文化传承弘扬的手段,推动流域内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聚焦新时代与现代市场需求,策划打造了一批文化旅游“黄河主题IP”。

2022年底山东启动“黄河大集”,架起一座文化与公众之间的新桥梁,把千年文明的灵魂,送到公众的指尖、眼间、舌尖,也把市场的所需所想反馈给文化,一场黄河文化与人间烟火的双向奔赴,以地域文化为底色,以文化创意为驱动,让黄河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今年2月,山东全面启动沿胶济铁路线、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黄河文化体验廊道作为山东“四廊一线”建设的重要线路,在弘扬黄河优秀传统文化,带动沿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上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奔流不息的古老黄河,正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成为新时代山东高质量发展强大的文化底气和精神力量。

看不完的美景,列不尽的成绩单,浸润着山东人奋斗的汗水,也让我们听到了齐鲁大地铿锵前行的足音。黄蓝相拥,河海交汇,大河奔涌,百鸟来栖,这里正持之以恒地谱写黄河“大合唱”的山东乐章。(文/李想 龙敏飞)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

[责任编辑:张艺凡 刘科春 侯峰峰 崔维莉]

闪电评论|搭乘电商快车 消费提振年跑出山东“加速度”

闪电评论|搭乘电商快车 消费提振年跑出山东“加速度”

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新的供给也可以创造新的需求。[详细]
闪电新闻 2023-10-16
闪电评论|科技,让齐鲁大地“丰”景如画

闪电评论|科技,让齐鲁大地“丰”景如画

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详细]
闪电新闻 2023-10-16
闪电评论|守护网络“绿水青山” 共筑文明家园

闪电评论|守护网络“绿水青山” 共筑文明家园

网络治理是新任务、新挑战。[详细]
闪电新闻 2023-10-16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