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朱永华:借4万还100万,谨防高利贷衍生“癌变”

来源:齐鲁网

作者:朱永华

2017-03-31 10:05:03

作者:朱永华

上海大学生小侯为了缓解手头紧张,借款4万元,谁知却在高利贷的层层套路下,掉入“深渊”— 半年时间,欠下贷款100多万!无独有偶,在广东务工的武先生也向记者求助,其儿子大四期间向多个互金平台和借款公司借款,贷款年化利息均超36%,部分甚至高达2000%以上。记者多方采访发现,学生群体深陷高利贷并非个案。(3月30日《南方都市报》)

连日来,涉及高利贷的操作内幕不断被媒体深挖和披露,从已经曝光的事实情况看,完全可以用怵目惊心加以形容,疯狂高利贷已不仅仅只是严重扰乱正常金融市场秩序这么简单,显然已经成了危害社会和众多高校学子家庭稳定和谐的一颗毒瘤,用“社会难以安宁”这句话来描述并不夸张。

其实,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对于“高利贷”的概念,其认知还只是局限于港台或某些传统影视剧当中,放贷老板时而对上门求贷者露出诡异的笑容,时而对欠债难还的一方面目狰狞,一声令下,如狼似虎的打手们一拥齐上,对欠债人及其家人、家庭疯狂实施砍砸恐吓,最后扔下一句“再不还钱就如何如何”,随即扬长而去。现实中的高利贷讨债方式,虽然没有影视剧中这般充满画面感和明目张胆,然所采用的极端方式较之影视剧中的描述,套路却显得更多、更深甚至更毒辣。

按照国家金融政策相关规定,民间借贷年利率高于36%即为非法高利贷,高出部分非但不受法律认可,实施暴力讨债更属违法犯罪行为。而从金融专业人士所透露的高利贷运作规则中就不难看出,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高利贷放贷者为了规避这一法律条款,为求贷者尤其是涉世不深的高校大学生,处处挖坑设套,而且一环扣一环,无论求贷多少,只要一染指高利贷,几乎就陷入了永远偿还不清的一个个陷阱。而“驴打滚”的利率连环叠加甚至让借贷年利率达到2000%的“天价”,这实际上就是变相的“丢包诈骗”,而且远远超过“丢包诈骗”的危害后果。

而据业内人士披露,高利贷不但已经入侵高校,而且更通过拉人头和同学介绍等方式呈现蔓延之势,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打击予以遏制和消除,不排除这一高利贷毒瘤会在大学校园发生“癌变”的可能。从报道中不难看出,大学生一旦误入高利贷陷阱,轻者学业无成,重者甚至终身前途被毁,仅仅借贷4万元的小侯同学,半年时间贷款本息就以超过百万元,面对非法讨债的威胁恐吓和不间断的骚扰,小侯不得不中断学业四下躲藏,而类似小侯同学这样的遭遇显然更不是个例。

笔者认为,高利贷不仅是危害和扰乱现代金融秩序的一颗毒瘤,更是千百年来危害民间甚至让太多家庭为此家破人亡的始作俑者。高利贷在我们时下社会残渣泛起,虽然存在诸多客观因素,但也与正规金融服务存在的某些短板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除了严厉依法打击非法高利贷和其讨债帮凶之外,完善金融服务体制、机制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完善正常的金融服务,让国家的金融服务更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发展节奏,高利贷才没有市场,实际上这也恰恰印证了一个最浅显的道理,国家的、合法的金融服务不能完全占领市场覆盖社会,劣质的、非法的高利贷必然乘机作祟。金融领域如此,其他领域同样也不会例外。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齐鲁网立场,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杨凡、赵国徽]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网上投稿;请关注齐鲁时评官方微博

胡欣红:李白成刺客?“游戏”历史的游戏应叫停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美”,可以对历史进行演绎发挥,但必须遵循基本的底线和规则。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优秀历史人物...[详细]
齐鲁网 2017-03-30

前溪:3天换1次洗刷水的“假消毒”餐具敢用吗

因此,要对监管实施问责。民以食为天,食以为安为先。一次性餐具虽然不是食品,但与食品安全一样重要。确切地说,也是食品安全的一环,决不...[详细]
齐鲁网 2017-03-30

戴先任:教师禁当“微商”更是为了防“蝇腐”

晋江市教育局的“通知”,并非针对个别人,而是针对整个教师队伍,这一做法也符合国家工作人员不准从事或他营利性经营活动的国家规定。微商...[详细]
齐鲁网 2017-03-30

朱永华:育人之地岂能上演罚款敛财的“无间道”

中学生更不是经济处罚的适用对象,将社会上的某些糟粕手段搬进校园并用在对中学生的管理上,既是违背教育理念违反国家法规,涉嫌侵害学生受...[详细]
齐鲁网 2017-03-30

胡春雨:弘扬传承运河儒商文化,呼唤“华商魂”

明清时代,大运河承载了两岸的商业繁荣,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富有中华气度和智慧的商业文化。在传统的民族意识中,关公不仅代表着威...[详细]
齐鲁网 2017-03-29

鲁曰:《齐鲁家风》陈列家珍,重塑国风

予游潍坊十笏园,以其造景巧妙,一步一景,号曰“鲁东明珠”,盖清代潍县首富丁氏故宅也。丁氏以经商致富,予以为亦今之暴发户而已。然其后...[详细]
齐鲁网 2017-03-29

刘凤敏:“山东好人”唱响“崇德向善”的主旋律

每一个人的善行义举,每一次的无私奉献,都能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好人带来的道德力量,使崇德向善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引领,共同构筑起...[详细]
齐鲁网 2017-03-29

吴长远:对待“分给妈妈一块”要兼顾理性和人性

唐代韩愈在《师说》中即已提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指出教育是“传道、受业、解惑”三者并行的综合过程,详而解之,即是传播道德...[详细]
齐鲁网 2017-03-29

齐鲁漫评:漂亮岂能是女孩“不正经”的标签?

漂亮女孩并不是“不正经”的龌蹉标签,人们喜欢美女,愿意和美女搭讪交往也并非都是心怀叵测,自己儿子能够得到漂亮准儿媳的芳心,母亲更应...[详细]
齐鲁网 2017-03-29

马煜伟:中伊之战让我们看到了男足的“精气神”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个团队的改变需要时间,里皮已经用3场比赛让我们看到了中国队的改变,所以,我们并不能因为这一场比赛,就迷失了...[详细]
齐鲁网 2017-03-28

刘天放:输掉中伊之战非“末日”而是又一新起点

赛前,还有不少中国球迷在掐指计算着中国队的积分,如获胜、打平、输球积分多少。而事实上,就在与韩国队比赛前,国足出线也仅是“理论”上...[详细]
齐鲁网 2017-03-28

李兴会:《齐鲁家风》为何为“廉政”画了浓厚一笔

同以往廉洁宣讲教育略显单调乏味而言,《齐鲁家风》纪录片第四集《德廉为本》展现给我们的,则是在颇具感染力、更具有直观性与启发意义的一...[详细]
齐鲁网 2017-03-28

邓海建:“年薪百万”的民间借贷“血色妖娆”

在这个问题上,套用“傻子太多骗子不够”的逻辑来诘责借贷方,显然太过冷血。穷途末路的时候,被逼无奈的时候,高利贷的煽风点火,并非人人...[详细]
齐鲁网 2017-03-28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