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朱永华:规范助学金发放更需融入“自立自强”

来源:齐鲁网

作者:朱永华

2017-01-24 09:50:01

作者:朱永华

日前,教育部网站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坚决杜绝将“助学金”变成“奖学金”或用“助学金”代替“奖学金”的行为。公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助情况的内容,不能涉及学生个人及家庭的隐私;评定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时,不能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宣传学生励志典型时,涉及到受助学生的任何事项,都应征求学生本人的同意;采用隐性的方式,避免大张旗鼓的发放款式相同、规格统一的资助物品,把困难学生与非困难学生割裂区分开。(1月23日 中国新闻网)

助学金,顾名思义是救助困难学生学习的补足资金;按照教育部给出的定义,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解困型资助项目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保基本、兜底线”的功能定位。显然,助学金并不是简单意义的“奖学金”,他与个人在求学期间取得的成绩、成就也不存在必然关联,而是一种救助和兜底,是为了保障困难家庭学生能够正常生活并完成学业的“帮扶”补贴。但在一些高校的具体实践中,助学金的意义却被泛化,既有同奖学金相混淆的与学习成绩“挂钩”,也有无论穷富的“人人有份”。而为了体现某种意义上的救助“公平”,学校有意无意让学生进行“诉苦比赛”,越是声泪俱下甚至“苦大仇深”,越是能够享受更高的助学金。如此一来,助学金的意义被异化,真正需要的得不到,而不必要或需要性不强的学生却也能“吃”上一口。

显然,助学金发放呈现出的这些不合情、不合理甚至“乱象”,主要原因还是出自高校的“惰性”心理,无论哪一种不合情理的发放形式,都远比真实摸清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要简单省事许多,而且还容易满足“有福大家享”的均衡心理。尤其是既要维护受助学生尊严,又要真正做到“助得其所”,不但费时费力,更是对助学金分配智慧上的一项挑战,稍有疏忽大意,还容易被学生和社会质疑为“暗箱操作”,因此,全面有效落实国家教育部这一通知规定,并不比大学增设一门专业简单容易。

要真实摸清每个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对助学金的需求和必要程度,还要确切维护受助学生的尊严与隐私,对于高校而言,委实是一项非常复杂细致的“系统工程”,除了个别谈话之外,更需要在调查核实方面做足文章,同时还应当就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类支出进行“暗访”,既需要合理合规的“暗箱操作”,又必须保证这种“暗箱操作”的客观公正。另外,即使建立在维护学生尊严和保护隐私前提下的合理发放,怎样将感恩教育融入其中,让困难学生在尊严、隐私得到保护又“从容”领取助学金的状态下,如何产生努力学习和回馈社会的感恩心理,同样很值得研究和探索。

现实中,不仅有大学生为得到助学金乃至社会救助会争相“比惨”,在获得救助、资助之后,往往丢了尊严还不懂得感恩。在如此尊严、隐私甚至“虚荣心”都毫发无损的前提下,助学金如何对其产生感恩社会的驱动力,更不能被忽略,通过规范发放的助学金更必须防范“饲养”出不知感恩的“白眼狼”。

其实,早在上世纪经济发展滞后的物质匮乏年代,人们对国家的概念尤为珍惜,无论对农村家庭发放的“救济粮”,还是高校针对困难学生发放的“助学金”,人们几乎都抱有“吃国家救济为耻”的心理,不但会加以拒绝,更会以让于他人为荣。笔者以为,高校在做好助学金规范发放的同时,更应当加强对学生自立自强教育,既不能对助学金有依赖心理,更不能相互攀比。

能够通过教育在高校校园中营造出一种“吃救济、饿断气”的自立自强氛围,助学金如何规范发放也就变的相应简单和更容易操作,否者,有对国家助学金“不要白不要”的贪图心理存在,无论如何规范都难免会出现新的问题,光靠在方式上“打补丁”是远远不够的。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齐鲁网立场,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杨凡、赵国徽]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网上投稿;请关注齐鲁时评官方微博

刘天放:山东广电“一封家书”让过年更有温情

是的,山东广电推出的“一封家书”诉恩情活动,使山东广播电视台化身“信使”传递真情,这就为观众搭建了一个交流情感的平台,以方便大家在...[详细]
齐鲁网 2017-01-23

朱永华:不能让恶意欠薪成了“没牙的老虎”

对于超过法律判决、裁决时限任不能履行归还欠薪法律义务的行为人,一律按照“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进行惩处,是如此,困扰许多年并给社会稳...[详细]
齐鲁网 2017-01-22

刘天放:保护城市古建筑,不要忘记“回家的路”

在城市的历史文化中,古建筑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最能承载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载体。对古建筑的保护,应该有一点担当精神,很好地珍惜利用,...[详细]
齐鲁网 2017-01-20

朱永华:硕士生猝死可否终结高校酒文化的肆虐

史国平之死,不是死在“酒”上,而是被高校较普遍存在的陋习文化所害,是大学污浊的校风摧毁了一个本有着无限发展前途的优秀青年,这不能不...[详细]
齐鲁网 2017-01-20

刘天放:“停止发布雾霾预警”公众当有知情权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气象部门不再发布雾霾预警,意味着两部门可能正在进一步厘清职责划分,避免在公开发布中出现两种口径的“预警”引发误解...[详细]
齐鲁网 2017-01-19

堂吉伟德:“春节自救指南”,网络快餐的矫情表达

或许有人认为,这种判断过于夸大,有哗众取宠之嫌。然而事实却是,相比于过去而言,无论是个人情感,还是群体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最...[详细]
齐鲁网 2017-01-19

朱永华:对消费者从“言”治罪有悖良法善治

事实上作为每一位消费者,在购买到自己不中意的商品时,都会对商品“吹毛求疵”,极尽贬损的同时,更难免会冒出一句“要命”的牢骚话。[详细]
齐鲁网 2017-01-19

远程会诊救治高烧儿童:杏林春暖,爱洒人间

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医务工作者这个职业从古至今都被社会寄予厚望,被看作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治病救人就是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小到...[详细]
齐鲁网 2017-01-18

刘天放:“常回家看看”成“水中月”如何是好?

而对于老年人来说,也要自立自强,转变观念。其实,如今的养老已与过去有了很大不同。人在壮年时,就该为自己的养老做好储备,不仅是经济条...[详细]
齐鲁网 2017-01-18

石敬涛:“最严禁炮令”成“笑话”背后“任性”

只有时刻秉持一颗“痛定思痛”的理性与清醒,才能及时检视自身存在的一些缺陷,才能保证政策坐标与民生利益指向相一致,也才能保证以后不放...[详细]
齐鲁网 2017-01-18

李兴会:升级版“限购令”是楼市虚火又一镇静剂

而此次限购细则的目的则非常单一,仅就购房数量做出了进一步规定,有原先的3套降为2套,是限购“升级版”,是抑制楼市虚火的又一剂“镇静剂...[详细]
齐鲁网 2017-01-18

刘天放:烟台文明“群像”是齐鲁大地文明的缩影

以烟台为代表的齐鲁大地上山东儿女,在文明创建过程中展现出的气魄令人振奋。而那一项项活动、一笔笔投入、一次次评选等等,只是人们看到的...[详细]
齐鲁网 2017-01-17

邓海建:“中国质造”才是打假治假的真正王道

类似“7元一斤的芭比娃娃”,在合规市场是天方夜谭,但在电商平台上,可能就是惊喜价的爆款。不说淘宝,京东也好、聚美也罢,但凡是个电商...[详细]
齐鲁网 2017-01-17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