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朱永华:不能让恶意欠薪成了“没牙的老虎”

来源:齐鲁网

作者:朱永华

2017-01-22 08:17:01

不能让恶意欠薪成了“没牙的老虎”

作者:朱永华

每到岁末年终,各地都会发生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事件。《刑法》在2011年修订时增设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2015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相关司法解释。2016年7月29日,云南省出台了《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实施意见》,全省针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已制定出台6个方面共24条硬性措施,将全面落实恶意欠薪入罪。(1月21日《工人日报》)

坊间有句很传统的俗语,“皇帝也不能白用人”;意思非常明了,那就是招人干活必须要付“工钱”,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给付工资报酬。很多年来,在绝大多数企业都能遵守法规、信守契约,按月支付员工工资报酬的同时,在农民工高度集中的建筑施工等行业领域,拖欠工人工资却成为较为普遍的“潜规则”,甚至把不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老板视为“傻帽”。而绝大多数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建筑工人,出于知识学历乃至法规普及等多种因素的局限,既不懂得如何正确依法维权,更不懂得如何收集保留依法维权的相关证据材料,观念依然停留在“天地良心”的原始阶段。

我们都知道,为了打击恶意欠薪行为,保障农民工的合法利益,恶意欠薪与醉酒驾驶被同时纳入刑法惩治范围,而在醉驾入刑早已深入人心,对司机产生巨大威慑力的同时,一起“入罪”的恶意欠薪却收效甚微,非但没有对建筑施工等恶意欠薪“重灾区”发挥出预期效果,极少有欠薪者因此而获刑,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近年来还有反弹之势。让“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这一法律条款,俨然已经成了“没牙的老虎”,尽管条款落地难有各种各样的原因,然据笔者来看,诉讼程序耗时太久,维权成本高,农民工等不起,缺少选择走法律途径维权的热情存在重要关系。

在建筑施工等领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农民工,大多来自边远农村且经济状况较为困难的家庭,而选择法律途径讨薪,走完全部诉讼程序一般需要10个月到一年甚至更长,对于很多建筑农民工而言,不只是精力财力投入难以承受,仅这漫长的时间就足以让其耗不起。干活挣钱养家是大多数建筑农民工维系家庭的唯一支撑,根本腾不出时间和精力应对长期的诉讼等待;而用人企业往往本着能拖则拖,实在拖不了“挤一点”的态度来应付讨薪乃至法律诉讼。虽然存在欠薪的事实,但是否属于入罪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则很难认定。不少建筑施工企业,尽管承认欠薪,却并不敢明目张胆的对抗法律“拒绝支付”,而是采取“马拉松扯皮”的方式来进行软拖,这也让法律落地存在尴尬。

而来自地方政府对建筑企业的过分保护甚至溺爱,也让法律的“虎口”对恶意欠薪企业难以“下牙”,正如报道中长期从事农民工维权的刘律师所言,对于涉及到欠薪企业的案件,办理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政府“重点保护”的阻力甚至权力干预,公安对此立案的积极性不大。一些执法者对恶意欠薪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容易出现执法过宽、处罚不严的现象,更使得恶意欠薪入罪难以执行。这就可以看出,醉驾入刑,一个抽血化验数据就可以“搞定”,而同样纳入刑法惩治的恶意欠薪,不但耗时漫长,取证困难复杂,还存在各种法律之外的因素制约和干预。让“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这一法律条款成了“难以下牙”乃至“没牙”的老虎,既难以发挥实际惩治作用,更难释放强有力的威慑力,以至于让欠薪老板成了被欠薪农民工口中的“大爷”。

显然,解决农民工欠薪甚至消除恶意欠薪这一现象,首先就应当让惩治恶意欠薪的法律拥有“铁齿钢牙”,针对违法欠薪案件着力压缩诉讼时间和简化相关程序。同时,采取多部门单位联动形式完善信息联网共享,使得一桩欠薪案件,既要程序简化快速裁决,又要让所做出的法律裁决得到不择不扣的及时履行,防止因执行不到位带造成的“赢了官司赔了钱”。对于超过法律判决、裁决时限任不能履行归还欠薪法律义务的行为人,一律按照“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进行惩处,是如此,困扰许多年并给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影响的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一定会得到有力遏制直至终结。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齐鲁网立场,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杨凡、赵国徽]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网上投稿;请关注齐鲁时评官方微博

刘天放:保护城市古建筑,不要忘记“回家的路”

在城市的历史文化中,古建筑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最能承载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载体。对古建筑的保护,应该有一点担当精神,很好地珍惜利用,...[详细]
齐鲁网 2017-01-20

朱永华:硕士生猝死可否终结高校酒文化的肆虐

史国平之死,不是死在“酒”上,而是被高校较普遍存在的陋习文化所害,是大学污浊的校风摧毁了一个本有着无限发展前途的优秀青年,这不能不...[详细]
齐鲁网 2017-01-20

刘天放:“停止发布雾霾预警”公众当有知情权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气象部门不再发布雾霾预警,意味着两部门可能正在进一步厘清职责划分,避免在公开发布中出现两种口径的“预警”引发误解...[详细]
齐鲁网 2017-01-19

堂吉伟德:“春节自救指南”,网络快餐的矫情表达

或许有人认为,这种判断过于夸大,有哗众取宠之嫌。然而事实却是,相比于过去而言,无论是个人情感,还是群体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最...[详细]
齐鲁网 2017-01-19

朱永华:对消费者从“言”治罪有悖良法善治

事实上作为每一位消费者,在购买到自己不中意的商品时,都会对商品“吹毛求疵”,极尽贬损的同时,更难免会冒出一句“要命”的牢骚话。[详细]
齐鲁网 2017-01-19

远程会诊救治高烧儿童:杏林春暖,爱洒人间

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医务工作者这个职业从古至今都被社会寄予厚望,被看作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治病救人就是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小到...[详细]
齐鲁网 2017-01-18

刘天放:“常回家看看”成“水中月”如何是好?

而对于老年人来说,也要自立自强,转变观念。其实,如今的养老已与过去有了很大不同。人在壮年时,就该为自己的养老做好储备,不仅是经济条...[详细]
齐鲁网 2017-01-18

石敬涛:“最严禁炮令”成“笑话”背后“任性”

只有时刻秉持一颗“痛定思痛”的理性与清醒,才能及时检视自身存在的一些缺陷,才能保证政策坐标与民生利益指向相一致,也才能保证以后不放...[详细]
齐鲁网 2017-01-18

李兴会:升级版“限购令”是楼市虚火又一镇静剂

而此次限购细则的目的则非常单一,仅就购房数量做出了进一步规定,有原先的3套降为2套,是限购“升级版”,是抑制楼市虚火的又一剂“镇静剂...[详细]
齐鲁网 2017-01-18

刘天放:烟台文明“群像”是齐鲁大地文明的缩影

以烟台为代表的齐鲁大地上山东儿女,在文明创建过程中展现出的气魄令人振奋。而那一项项活动、一笔笔投入、一次次评选等等,只是人们看到的...[详细]
齐鲁网 2017-01-17

邓海建:“中国质造”才是打假治假的真正王道

类似“7元一斤的芭比娃娃”,在合规市场是天方夜谭,但在电商平台上,可能就是惊喜价的爆款。不说淘宝,京东也好、聚美也罢,但凡是个电商...[详细]
齐鲁网 2017-01-17

戴先任:治理“春节雾霾”不能只盯着烟花爆竹

作为环境治理的责任主体,就是在春节期间,相关部门也不要只盯着一个烟花爆竹,要能加强整治其他污染源,加强监管力度,要知道,诸如汽车尾...[详细]
齐鲁网 2017-01-17

戴先任:移风易俗“只上一个菜”要避免矫枉过正

参差多态是幸福本源,这对民风民俗来说也是如此,一些相沿已久的“繁文缛节”,还是不要轻易予以干预,权力在引导与提倡节俭办理红白事时,...[详细]
齐鲁网 2017-01-16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