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乔木:“立法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应三思而行

来源:齐鲁网

作者:乔木

2017-04-14 14:14:04

作者:乔木

近日,济南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第四次会议,将历下代表团刘永海等13名代表所提第28号议案《关于通过立法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议案》列为大会唯一议案。

毋庸置疑,提出该议案的诸位代表用心良苦、诚心可鉴,是为了减少泉城的环境污染特别是空气污染。然而,作为立法机关,对待这一议案却需要三思而行、审慎决断。

首先,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烟花爆竹不宜“一禁了之”。逢年过节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据考证,中国春节放鞭炮这一习俗延续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放鞭炮古时候叫放爆竹。相传,在中国古代一个地方有种叫"年"的凶猛怪兽,每到除夕的时候就吞食牲畜伤及人命。后来人们无意中发现这怪兽怕火光和爆炸声,为了吓退这种猛兽,人们在家门口燃烧竹节,由于竹腔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使得竹腔爆裂,从而发出巨响,借此驱赶年兽。

后来随着火药的发明,火药爆竹取代了过去的竹节爆竹,慢慢演变成今天的鞭炮。从此每年除夕,家家户户都燃放鞭炮,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习俗,放鞭炮的目的也由最初的驱魔除邪演化为现在的祈福迎祥、喜庆春节,浓厚的节日气氛、浓浓的年味儿与噼里啪啦的爆竹声、绚丽多姿的烟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王安石那首脍炙人口的《元日》生动形象地记述燃放爆竹的情形:“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由此可见,这一习俗由来已久,已经同其他中华传统文化一道根植进人们的血脉,成为年俗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果通过立法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空中再也不见绚丽的烟花,人们再也听不到爆竹声,试问,春节还有年味可言吗?与寻常的休假又有何区别呢?从这个角度看,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无疑是对年俗文化的严重伤害,对人们祈福迎祥的美好愿望也是一种打击。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对待中华传统文化,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不复古泥古,不简单否定,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不断补充、拓展、完善,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因此,烟花爆竹不宜“取缔”。

其次,从空气污染的角度看,烟花爆竹不是“罪魁祸首”。众所周知,造成当前空气质量下降、雾霾连连袭城的主要原因是工业污染,而燃放烟花爆竹虽对空气有污染,却是有限的、短期的。反过头来,倒推十几年,当年人们过春节始终在放烟花爆竹,空气质量并没受到大的污染,依旧是朗朗晴空。当然,从防止空气污染“雪上加霜”的角度看,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确有积极意义,对改善春节期间的空气质量有一定帮助。可既然烟花爆竹不是空气污染的“主犯”,恐怕就不能拿烟花爆竹开刀,归根到底还得对症下药,从根子上寻求治理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办法。

第三,从利弊权衡的角度看,烟花爆竹不能“一刀两断”。燃放烟花爆竹有利有弊,利处是渲染了节日气氛,释放了大众心愿,愉悦了大众心情,营造出地地道道、与众不同的“中国年”;弊端是确实在一定的时空内造成一定的空气污染。如何对待烟花爆竹这一既承载着中华年俗文化又联结着广大民众心理的重要载体,如何看待它的利与弊,如何衡量情与法的关系,如何处理治理空气污染与传承中华文化的关系,是立法机关应当深入考虑的问题。依笔者来看,对待烟花爆竹不能简单地加以禁止,使其与广大民众、与中华传统文化“一刀两断”,而应该寻求更为科学、更为妥善、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的解决办法,比如对生产烟花爆竹的规格加以约束、对燃放烟花爆竹的数量和地点加以规范、对采取现代科技声光电手段的电子烟花爆竹等加以倡导和推广,等等。

总之,对待燃放烟花爆竹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不能简单地通过立法手段“一禁了之”,否则,到时候,空气质量没有得到大的改善,中华传统文化却是确确实实又受了一次重创,本已趋淡的年味就更淡了。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齐鲁网立场,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杨凡、赵国徽]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网上投稿;请关注齐鲁时评官方微博

乔木:要警惕“孙连城”之流的误民误事

西汉戴圣《礼记杂记下》曰:“君子有五耻: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之耻之;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耻之;地有余而民不...[详细]
齐鲁网 2017-04-15

胡春雨:“烟花爆竹”与环境保护并非冤家路窄

文化从来不见得是象牙塔中的高妙之论,更在于深入民间、融入民俗,成为国民的生活方式。老子云:“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又...[详细]
齐鲁网 2017-04-14

莫开伟:农村娶妻成本节节攀高根在“贫困经济”

很显然,依靠引导农民移风易俗、或成立民间中介协调机构提高其话语权、抑或政府出面牵线搭桥,都属治标不治本之举。而最根本的办法还得大力...[详细]
齐鲁网 2017-04-14

粲兮:天价“四川辣酱”展示着中国美食的外交潜力

中国美食走向海外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中国餐馆早已开遍世界各地。美食外交更是成为中国文化外交的一个重要渠道,提升饮食文化的影响力,有...[详细]
齐鲁网 2017-04-14

屈波:商场“发飙母亲”最该听听六尺巷的故事

问题无解吗?显然不是。承认人的兽性,我们就能理解这位母亲的敢打敢骂;承认人的理性,我们就能为失控的言行套上道德的紧箍咒。在野蛮鲁莽...[详细]
齐鲁网 2017-04-13

胡春雨:“立法禁烟花”应兼顾行政目标与传统文化

我觉得可以放,是因为珍惜节俗这岁月的节点;但也只是象征性的放一点,因为和城市的环境休戚相关。放与不放,引导为主,节日怎么过,还是交...[详细]
齐鲁网 2017-04-13

堂吉伟德:农村电商味不“农”需政府、企业的助力

农村电商味不“农”是个社会问题,或者说是“三农”弱势的最直接的体现。因而,破解农产品上行难的困局,应当先厘清责任边界,才能避免把公...[详细]
齐鲁网 2017-04-13

刘天放:再加一道“保险”展现山东脱贫攻坚力度

在强省建设过程中,一切都要围绕脱贫攻坚这项中心工作来进行,来不得半点疏忽。所以,像扶贫特惠保险这样的措施越多越好,唯有如此,才能在...[详细]
齐鲁网 2017-04-13

付彪:“杨柳飞絮难治”带给的城市治理启示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作为今天的决策者,我们应当从中汲取教训。城市绿化要造福于民,必须立足需求,放眼长远,扬长避短,科学决策,把...[详细]
齐鲁网 2017-04-13

鱼予:副局长缘何“在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而杨某何以受贿获刑期满后又再次任职副局长?缘何又再度走上了受贿老路?他的“东山再起”,再居要职,其实,简单的“聘用人员”四字,已不...[详细]
齐鲁网 2017-04-12

宋沅君:唯有武侠小说不死,方可告慰大师英灵

新武侠大师们洛阳纸贵的时代尽管短时期内无法超越,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武侠,我们不要再想着让武侠小说回到过去的那个写作传统了。“时间...[详细]
齐鲁网 2017-04-12

李兴会:牡丹节本地限行的“逆向思维”值得借鉴

无论是对外地游客,还是对本地群众,政府限行的善意我们应该尊重。我们要看到,三天限行只是开始,随着牡丹节品牌越来越响亮,文化越来越厚...[详细]
齐鲁网 2017-04-11

刘天放:让美容回归医疗,不是谁都能缝针、动刀

但经过两个月的整顿后,还要防止不规范的美容行为卷土重来,同时对美容业的整治要做到常态化,避免“紧一阵松一阵”。更要对正规医院中的美...[详细]
齐鲁网 2017-04-11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