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乔木:要警惕“孙连城”之流的误民误事

来源:齐鲁网

作者:乔木

2017-04-15 09:57:04

△《人民的名义》孙连城(资料图)

△《人民的名义》孙连城(资料图)

作者:乔木

有一则古代寓言:一个当官的寿终正寝来到冥府,在向阎王爷报到时说:自己为官廉洁,所到之处,只饮清水一杯。阎王爷笑道: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如果不贪钱就算好官,那么在公堂设一个木偶,连水也不喝,岂不更胜于你?!那个官争辩道:我虽无功,但总也无过吧!阎王爷说:你处处只求保全自己,对某狱某狱因避嫌疑而不言,某事某事因怕麻烦而不办,岂不负国负民!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京州市光明区区长孙连城与这则寓言中描述的官员相比可谓如出一辙,其面对市委书记阳奉阴违、面对基层干部群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形象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让人又气又急。他心怀宇宙,看破红尘,没有欲望,能奈他何?他不贪不沾,没有劣迹,谁也拿他没辙。

艺术源于生活,“孙连城”绝非仅仅出现在剧本里,也活在现实中。这类官员“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信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成天琢磨“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敢担当,不负责任,一心只想当个“太平官”、“清闲官”、“逍遥官”,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倘若任这类官员大行其道,任这种现象蔓延下去,势必误事误民,其危害程度绝不亚于那些贪官污吏,甚至远甚于贪官污吏。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反腐力度的加大、老虎和苍蝇纷纷被打,一些地方,一些人的确“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了,可是群众却发现“事越来越难办”了,常常遭遇“软钉子”、“中梗阻”,恰如孙连城面对老检察长陈岩石和大风厂新任董事长郑西坡批地建厂的请求当面说“好”,背后说“不”。而一些地方,一些人面对上级的指示表面上“坚决拥护,坚决落实”,口头上“是是是”,背地里却是“纹丝不动”、“能拖则拖”,“涛声依旧”。

恰如孙连城面对李达康“要把上访群众当上帝”的要求,尽管已经对信访大厅站也不是、坐也不能的低矮窗口有了亲身体验的切肤之痛,可还是嘴上答应心里不应,过后却是该怎样还怎样,更令人气愤的是,居然还要通过媒体报道弄虚作假、瞒天过海,此等作为令人着实细思恐极。

这些人之所以有恃无恐地“懒政”、“怠政”、“不为”,原因五花八门,比如像剧中孙连城那样看不到升迁希望而心灰意冷进而消极抵触,比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等等,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深知自己处在一个只能进不能出、只能上不能下的“保险箱”内,手里端的是“铁饭碗”,只要自己没有明显过错,不会授人以柄,无论组织还是领导便不能奈他何。

西汉戴圣《礼记杂记下》曰:“君子有五耻: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之耻之;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耻之;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众寡均而倍焉,君子耻之。”

古人尚且懂得为政做官的基本准则,作为当代以全心全意为民服务为宗旨的党员干部更应懂得这个道理,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可是,我们不能不遗憾地看到,现实中,一些人以“不贪”自诩,以所谓“干净”为“不干事”遮羞,自欺欺人,误事误民。

一名称职的官员不仅要廉洁奉公,更要为百姓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正如清代余云焕所撰衙署大堂楹联所说:不要百姓半文钱,原非异事;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走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长征路上,绝不能容许这样的“庸官”、“懒官”为官不为、尸位素餐。要改革干部管理体制,完善干部考评机制,彻底打破“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怪圈,让“能者”上前台,让“庸者”靠边站。真到了那一步,看看孙连城们还想不想、能不能、敢不敢混天熬日子?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齐鲁网立场,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赵国徽]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