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堂吉伟德:高校开办“网红学院”是对接市场的尝试

来源:齐鲁网

作者:堂吉伟德

2017-09-21 15:33:09

作者:堂吉伟德

直播技巧、如何录小视频上热门,这些生活中的娱乐项目,现在却走进了一所高校课堂。近日,重庆工程学院开设“网红学院”一事引发关注。9月20日,重庆工程学院回应记者称,“网红学院”既不是独立学院,也不是具体专业,而是学校与企业进行“校企共建”的一个培训项目,目前已有19名学生参与,由企业提供培训老师和实践机会,学校提供场地和设备,学生凭自愿参与,旨在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9月21日《北京青年报》)

设立网红学院,绝对是极其前卫和时尚之事,不过一旦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结合起来,引发争议也在所难免。反对者认为的理由有三,一是设立专业有其为严格的程序,比如多方论证和报请批准,而不能随意设之;二是网红的定位还相当模糊,教育的基础体系不完善;三是网红作为一种新兴现象,目前还没有相对应的教育支撑体系,网红式教育容易陷入误区,成为功利而浮躁的注脚。

很显然,对于网红学院的开设,此等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有先入为主的取向失位。首先,恰如学校所解释,“网红学院”非独立学院,网红也非具体专业,有点类似于职业培训式的体验,属于对接市场的培训班项目,尝试性的意图异常明显;其次,此项目的最大优点在于“校企共建”,由学校提供师资与教材,对学员进行培训,而由企业提供实习场地和就业通道来进行实践,由之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用意。再次,高校专业的设置也好,技能式培训的开展也罢,都离不开创新与尝试去总结,从而与市场真正实现无缝对接,让高等教育或者职能培训围绕市场转,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又能为市场培养紧缺的新兴人才。

高校专业有冷有热,有新有旧,实现新陈代谢式的替代与尝试,本身也是与时俱进发展的需要。一些基础性学课当然需要“延续传统”和“成为经典”,然而也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而不考虑环境因素,比如相对偏冷的专业和需求量不大的专业,就必须进行调整,无论其经历了多么繁荣的岁月,也终将被时代所淘汰,诸如诗意化和浪漫化的文学专业,则选择者已寥寥无几。

2011年,浙江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生仅3人,却依然被浙江大学哲学系系主任董萍教授评为“哲学系的胜利”。而之前爬树课、生死课、三国杀等新潮专业的兴起,亦被视为对传统课程的冲击,不仅是一场娱乐体验,创新的培养方法、转变的教育重心,还让人们再次审视习以为常的授课模式和教学理念。

“网红学院”的沉渣泛起有同样的况味,恰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设选修课《探索三国:中国经典小说与“三国杀”桌游》,属于高等教育在探索创新中的自我尝试。在德国,据统计,中学毕业后能上大学的人群中,只有26%选择上大学。尽管大学免费,并可以自由地选择专业和学校,但58%以上的学生都选择上德国的职业院校或者专科学校。

在其完善的保障和培训体系中,校企共建无疑是赖以生存的基础,教育企业是实施职业教育的主体,在约3年的职业初级教育中,受教育者每周须接受3—4天的企业实训,余下的1-2天到职业学校学习文化和基础理论知识。这种“双元制”避免了高等教育与市场的脱节,使自己成为置身世外的孤岛。

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呈现出结构性问题,一方面是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史上最难就业”的成色越来越足;另一方面企业又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回炉深造”的趋势越发明显。究其原因,皆在于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供需之间无以实现有效对接。因而,“企业委托、学校培训、双向互动和双元运行”的机制,则成为高校教育的未来之路。

抛开“网红”的特定性而言,“校企合作”的培训模式才是真正值得称道的地方。纠结于“网红”的专业属性,就会屏蔽制度创新与尝试的本质,出现认知上的偏差,并带来模式尝试和内核创新的偏见。如此,才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难以承受之重。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齐鲁网立场,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杨凡、赵国徽]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网上投稿;请关注齐鲁时评官方微博

前溪:“最美图书馆”藏盗版书,公益也需监管

现在对“最美图书馆”是个体借助网络进行“监管和挑刺”,然而由职能部门介入,这样的监督其实是“偶然”的,或者说是带有私心的,比如个体...[详细]
齐鲁网 2017-09-21

刘天放:坐飞机可玩手机与不收漫游费差不多?

据了解,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已有不少航空公司为乘客提供空中上网服务。而就我国来说,虽然还无法与国外有些航空公司相比,无论是技...[详细]
齐鲁网 2017-09-21

邓海建:“外卖,正在毁灭下一代”太耸人听闻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拿“毁灭下一代”的惊悚之词来醍醐灌顶,也是可以理解的心情。但,这个论调如果如“网约车加大城市拥堵”一样来成为公共决...[详细]
齐鲁网 2017-09-21

邓海建:网约车新政泉州版给网约车“拆墙透绿”

而繁复的充要条件完全匹配起来,网约车这个行当基本只能“博物馆见”了。如今,沉疴散去千帆过尽,“全国首个调整网约车政策城市”之大刀阔...[详细]
齐鲁网 2017-09-20

王军荣:“刷脸”晨读当天夭折,缘于粗糙管理

图书阅读率仅为34.7%。这一调查结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忧虑。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生开展晨读很有必要,作为读书的主体大学生,如果连晨读...[详细]
齐鲁网 2017-09-20

沈林:手绘请假条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与众不同

导致“同质化”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缺乏因材施教理念和具体措施。如今,“手绘请假条”出现在设计类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其...[详细]
沈林 2017-09-19

堂吉伟德:婚庆消费的套路太深,亟待监管的慧眼

提高消费者自我把控和防范能力,十分重要并具有基础性作用。然而,如果将市场规范的责任全部交给消费者,让每个人都具有一双识别真假的“慧...[详细]
齐鲁网 2017-09-19

舒圣祥:苹果取消内容打赏抽成是市场的胜利

事实上,馈赠与购买的界限应该还是比较明确的,因为购买是必须付钱的,而赞赏是纯粹自愿的。苹果新规强调赞赏必须与具体内容或服务无关,无...[详细]
齐鲁网 2017-09-18

邓海建:“3300万岗位”改良中国的“就业生态”

创造无限可能的平台型就业,正成为越来越多男女老少的梦工厂。某种意义上说,人社部门用大数据点赞阿里对中国就业的促进作用,也许意义并不...[详细]
齐鲁网 2017-09-18

江德斌:平台争夺原创内容的“吃相”不要太难看

从微博用户协议“霸王条款”一事,也可看出现在平台对优质内容的争夺,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这是好现象,说明原创内容的价值得到重视,创作...[详细]
齐鲁网 2017-09-18

朱永华:从“搞笑诺奖”中,直面科技发展的差距

面对即便是没有中国科学家参与的“搞笑诺奖”,我们可以“不屑一顾”,但绝不能当笑话看,毕竟在“搞笑诺奖”颁奖现场,很多科学家在舞台上...[详细]
齐鲁网 2017-09-17

刘天放:28岁当上教授和博导,本领面前当无老少

此,对如今我国高校不受限于年龄聘人才的举措感到欣慰——28岁当教授博导,本领面前当无老少。而另一方面,让宫勇吉们做“励志”的偶像可以...[详细]
齐鲁网 2017-09-16

朱永华:盗刷频现银行被判赔偿,是司法理念进步

储户卡不离身被盗刷,如果银行拿不出有力的直接证据证明客户有责任,问题和过错也只能在银行,法院依据储户被盗刷事实判决银行承担储户全额...[详细]
齐鲁网 2017-09-15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