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人民日报艺坛走笔:不同角度看“趋同”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徐沛君

2017-09-03 09:23:09

美术创作面貌趋同的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趋同,首先表现为题材重复。譬如画家们在描绘都市青年时,花季少女与沙发、饮料的图像组合最为常见,几乎成为固定模式。在表现普通市民生活时,菜市场是最受青睐的场景。而对于某些少数民族题材,例如西藏题材、苗寨题材,早已形成某种创作时尚。

趋同还表现为样式手法的低层次重复。一些功成名就的国画家,看似每年都推出新作展,但实际上不仅题材单一,样式手法也差不多,如同流水线上生产的工业产品。无疑,这只是浅层次地重复自己。难怪有观众感叹,目前的展览数量虽多,但没有必要逐一观摩,因为看了一幅作品也就等于看了参展的几十幅作品,看了一场展览也就等于看了几十场展览。但普通观众的批评,似乎无损名家的人气。既然是名家,就不乏追随者。不少青年学生追摹名家风格,由此产生一批又一批面貌近似的作品,加剧了“千人一面”的趋势。

再者,趋同表现为各地区、各机构创作面貌近似,个性不突出,风格不鲜明。

雷同,意味着单调和乏味,是艺术创作的大忌。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现象,探究其成因。曾有论者指出,趋同的现象,反映出艺术家缺乏必要的生活体验和独特的艺术语言,也反映出其视野的狭窄和创作思路的僵化。诚然如此。但这仅仅道出了创作者主观方面的部分原因,不足以解释面貌趋同现象为何范围如此之广,程度又如此之深。深层原因,恐怕要从人才推出机制、管理机制乃至经济文化生活环境里去找。

时至今日,美术展览仍是美术工作者展示才华的重要舞台。展品的遴选机制,直接关系到展览的面貌。眼下一个奇怪的现象是,不同展览往往拥有同一群评委,同一群评委必然评选出面貌相似或者说气息、格调近似的展品。另外,为了能让作品入选或获奖,一些作者会刻意取悦评委,创作出符合评委“口味”的作品,“趋同”现象由此更加凸显。

一段时期以来,随着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日益灵活,人才流动较以往更为自由,各地不少资深名家已被在京艺术机构调走,而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也多奔赴大城市发展。同时,文艺名家们被不同机构“借用”,也成为常见现象。于是,名家一身二职,或者说一人拥有多种身份,渐成常态。譬如,某画家既是南方某美术院校的教师,也是首都某画院的特聘创作员,同时又是某研究院的特约研究员。美术人才的频繁流动,其实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促进了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激发了创作活力,另一方面也“稀释”了区域文化特色,客观上造成了各地创作风格的趋同化。这一点,当代一些“画派”的尴尬处境即是例证。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都在努力扶持本地美术创作,甚至大张旗鼓地培育“画派”。可遗憾的是,绝大多数“画派”始终无法获得广泛认可,原因就在于“画派”成员游走不定,各地创作面貌大同小异,缺乏鲜明个性。

社会生活的变迁,也深刻影响着艺术创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之间融合发展步伐的加快,人民生活获得巨大改善。与此同时,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模式也在逐渐趋同。类似的生活模式导致类似美术作品的出现。艺术是生活的反映。以此解释艺术创作趋同的现象,似乎有其合理性,但必须意识到,艺术绝不是机械地反映生活。仅仅把目之所见的生活片段记录下来,固然是对生活的反映,但只是浅层次的再现,说明作者对生活的理解还很肤浅。

美术创作面貌“趋同”的现象,值得警醒,值得深思。同时,面对这个艺术创作的大忌,既要反思如何避免雷同,还要避免单纯为了“新”而求新,为了与众不同而刻意求变,违反艺术创作规律。

比如,在中国画领域,学习方式上,通常从临摹起步,初学者不仅要研习优秀作品的基本技法,甚至要模仿优秀作品的格调和气息,这是一个很难绕过去的阶段;创作题材上,中国画有着自己传统的题材,最著名的莫过于花鸟画中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一直被无数文人画士所歌咏,所描摹,直至今天,花鸟画家依然钟情于此。学习方式重临摹、题材重传统文化、笔墨语言重锤炼等方面的特点,决定了中国画从单纯的模仿到脱颖而出自成面目,的确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基础上的创新,更不是花样的翻新,而是寻觅新的表达路径。无论是对前人的超越,还是对自我的超越,都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夜之间完成质变。创作者需要时刻提醒自己的是,是否能以心灵歌唱赋予传统题材以新意,而不是沿着固有轨道在惯性的作用下懒散地滑行。

此外,通观当今美术界,不难发现,非但作品题材、手法有趋同之势,甚至不同美术品类之间的创作语言也在逐渐靠近。譬如,油画追求水彩画的轻盈透明感,而水彩画则借鉴油画的丰富厚重感;水墨画追求素描的明暗调子效果,而素描则借鉴写意画简括的构图与洒脱奔放的笔触……这种“跨界”的作法,模糊了门类之间的界限,削弱了某些画种的特色魅力,但同时值得关注的是,某些新的艺术语言也在“混搭”中诞生,并日益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由此估判,创作面貌的“趋同”现象,或许不会持续太久,因为打破单调感,寻求丰富和变化,是人们本能的审美需求,观众的眼睛会做出明智选择,艺术史和艺术市场也终将淘汰浅薄跟风者。走出“趋同”,需要优化人才培养环境,推出更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更需要美术家敏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探索。美术家一定要远离惰性。因为,无论是另辟蹊径的创新,还是对自我的不断超越,都建立在艰辛劳动的基础上。《 人民日报 》( 2017年09月03日  12 版)

[责任编辑:杨凡、赵国徽]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网上投稿;请关注齐鲁时评官方微博

光明日报社论:金砖铺就发展之路

在宜人的初秋时节,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中国厦门召开。经过10年发展,金砖国家已经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推动全球秩序变革、维护国...[详细]
光明日报 2017-09-03

人民日报海河夜话:全运金牌的加减法

金牌加减之间,彰显出全运的人文色彩和综合价值,涵养着全运的民生根基和大众口碑,激发了全运的创新意识和深层活力。全运会乃至中国体育的...[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9-03

人民日报钟声:弘扬伙伴精神 续写“金色十年”

凤凰花开,白鹭齐舞。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举行在即。继去年主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今年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中...[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9-03

光明日报光明时评:为脱贫攻坚建立“体检”制度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认为中国的巨大成功和在减贫方面所取得的骄人业绩对全球产生了积极的“溢出效应”,《经济学人》也不禁赞誉:“在世界...[详细]
光明日报 2017-09-02

人民日报大使随笔:打造合作亮点 促进金砖发展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两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中巴关系的航船定能乘风破浪,驶向命运共同体的光明未来,助力两国以及金砖...[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9-02

海右今语|鲁义:抓工作就要刨根问底

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工作,就会有什么样的态度投入其中,就会呈现出什么样的工作状态,便会带来什么样的社会效果。一段水渠变脏变臭了,找人...[详细]
大众日报 2017-08-23

光明日报:汇聚立心铸魂的思想伟力

当国人以更加积极、辩证的心态对待过去的历史文化,以更加平和、理性的心态对待世界各族文化,当中西文化交融不断创造出杰出的艺术精品,中...[详细]
光明日报 2017-08-19

人民日报:内容+,新闻变了模样

“媒体融合发展仍然要坚持内容为王,深入融合传统媒体内容生产和移动媒体精准传播等优势,让更多内容积极向上、题材丰富多样、群众喜闻乐见...[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8-19

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流动时代,给孩子稳稳的幸福

在一场留守儿童摄影展上,孩子们用稚嫩的笔写下的梦想,吸引了不少人驻足。“在大学当数学老师”“我想当特警”“我想当消防员”“我想当博...[详细]
齐鲁网 2017-08-14

光明日报文化评析:劣质图书摆上学校书架,谁之责

想要杜绝低劣书籍对学生精神的腐蚀,掌握图书采购权的有关部门就必须担当起该负的责任。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不妨开放选择权,听取师生的...[详细]
光明日报 2017-08-13

光明日报文化评析:粉丝电影透支市场潜力

所谓“锁场”,指的是粉丝为了避免电影因票房惨淡被电影院下线而购买电影票的行为。为了避免偶像的放映场次被取消,该片男主角杨洋的粉丝在...[详细]
光明日报 2017-08-12

人民日报:环保督察,让绿色成为发展底色

“在绿色发展方面搞上去了,在治理大气污染、解决雾霾方面作出贡献了,那就可以挂红花、当英雄”。中央环保督察正是要以制度的刚性确保落实...[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8-11

先锋时评|大爱无疆!灾难无情人有情

8月8日21点19分,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8月9日7时27分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详细]
当代先锋网 2017-08-09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