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闪电评论丨科技创新赋能 “慧”就盐碱地上的“粮”辰“丰”景

来源:齐鲁网

作者:

2023-01-06 17:30:01

1月6日,《人民日报》头版“新春走基层”专栏首期以《山东德州改良盐碱地——“铆足劲多产粮、产好粮”》为题点赞德州改良盐碱地,粮食亩产创新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18亿亩耕地红线要守住,5亿亩盐碱地也要充分开发利用。如果耐盐碱作物发展起来,对保障中国粮仓、中国饭碗将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山东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加持种业创新,生态化利用“十年九不收”的盐碱地,万亩盐碱地变身“吨粮田”,在一片片风吹麦浪的好“丰”景中拉开了盐碱地里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高标准农田建设唤醒沉睡的盐碱地,瘠地变沃野,庄稼乐开花。粮食丰产,良田是关键。为了提高产能,山东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粮食增产打下坚实基础。眼下,高标准农田建设已经在山东结出累累硕果。2022年,山东新建高标准农田任务665万亩,截至当年11月底,全省已提前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盐碱地改良是世界性难题,也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土壤结构、盐分、养分、微生物群落、作物品种、水利、种植管理等众多因素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包括田块整治、改良土壤、灌溉和排水等8个方面,能够有效将各类影响作物生长的因素调整到最佳状态,抓住这一关键,山东让盐碱地变身高产田。

科技创新铸就“金种子”,土地重回,“健康”种子也要跟上脚步。良种是农业的“芯片”,要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必须把农业“芯片”作用发挥好,选育出适应盐碱地的耐盐碱作物。近年来,山东瞄准良种繁育、关键技术推广等环节持续发力。目前,山东已经连续28年支持实施农业良种工程,在育种方面取得新突破和傲人成绩。聚焦种子这个农业“芯片”,位于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打响了盐碱地综合治理的“大会战”。其自主培育的“齐黄34”以亩产329公斤实现单产新突破,在全国累计种植推广超4000万亩,曾经的“绿色禁区”正焕发勃勃生机。山东围绕种质资源,持续推进强优势、补短板、破卡点工作,让一粒好种子成为提高粮食产能的强劲动力。

加强农业实用科技创新,让更多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润泽盐碱地,让盐碱地成为充满希望的沃野。流水线育秧、机械抛秧播种、无人机施肥……在齐鲁大地上愈来愈少见“面朝黄土背朝天”忙碌不停的农民,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或巨大或小巧的农业机械。播、种、收各个环节的科技含量都在提升,在高科技农业技术的加持下,农机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给传统农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的机械化、智能化,让农业发展有了更多机遇,盐碱地里的科技含量也带来了产量。农业“科技范”,让“米袋子”更充实,“菜篮子”更丰富,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仓廪实,天下安。作为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山东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科技创新交相辉映,山东“粮”辰“丰”景美如画。(文/李想)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 

闪电评论|山东:政策清单以“稳”增信心 向“进”要动能

闪电评论|山东:政策清单以“稳”增信心 向“进”要动能

山东省政府印发《2023年“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第一批)》(以下简称:政策清单),通过政策举措直通基层、直达企业,稳定经济运...[详细]
齐鲁网 2023-01-05
闪电评论丨黄河大集,用人间烟火气解一缕浓浓乡愁

闪电评论丨黄河大集,用人间烟火气解一缕浓浓乡愁

山东用“黄河大集”留住年味儿、留住民俗、留住乡愁,充分发挥文化吸引人、感染人和打动人的力量。[详细]
齐鲁网 2022-12-31
闪电评论|来山东网上年货节,赴一场年味之约

闪电评论|来山东网上年货节,赴一场年味之约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让消费热起来、经济活起来,山东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详细]
齐鲁网 2022-12-28
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山东的底气何来?

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山东的底气何来?

当下,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如何确保疫情防控措施调整转段平稳有序,山东给出了答案。[详细]
齐鲁网 2022-12-27
闪电评论|让非遗在乡村振兴中大放异彩

闪电评论|让非遗在乡村振兴中大放异彩

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详细]
齐鲁网 2022-12-26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