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杨立新:“好演员要有塑造各种人物的能力”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王 瑨

2017-10-05 08:59:10

2017年,杨立新60岁了。走过一甲子的他还想在舞台不断“立新”,因为他觉得“每一个戏都要超越和克服自己”。

这个在天桥附近长大的北京人,谈吐中常带出浓厚的京韵京腔,从前门肉市的广和剧场、天桥的万盛剧场聊到和他曾同住一个胡同的京剧名家王瑶卿、毛世来,回忆往昔仿若昨日;这位被北京人艺一手培养成长起来的舞台骄子在今年正式办理退休,但谈到表演依然滔滔不绝,偶尔不忘自嘲一句:“嗨,我这辈子就干了表演这么一档子事儿”。

“谁创造人物宽度大、塑造人物能力强,谁就是好演员”

最近,因为四川卫视文化类节目《诗歌之王》第二季,杨立新塑造的一个“隐匿”的角色被更多人熟知,那就是电影《霸王别姬》中程蝶衣的配音。“我认识很多京剧演员,京剧花脸的声音明亮,他们有种说法叫‘脑后摘筋儿’,实际上用的是头腔共鸣。于是道理反着用,我配程蝶衣的时候,让录音师把话筒升起来,我把脖子仰起来,声带直接出来,没有经过头腔,配音的声音便是暗哑的。”

与其说是杨立新给程蝶衣配音,不如说他用声音塑造了一个程蝶衣。

那么,什么是好演员?杨立新有自己的理解,“好演员要有塑造各种人物的能力,谁创造人物宽度大、塑造人物能力强,谁就是好演员。每个戏都不是容易事,一个成功的角色将是下一个角色的最大敌人。”

《我爱我家》里,戴着黑框眼镜、斯文又不失幽默的贾志国是杨立新的经典荧幕形象之一。而同时,人们又津津乐道于他在人艺舞台上的“变形记”——《雷雨》里的周朴园、《天下第一楼》中的大少爷、《茶馆》里的秦二爷、《哗变》里的伯德大夫……“我希望观众忘掉我本人,忘掉我之前的戏。在舞台上,我就是角色,也仅仅是这个角色。不管是演大人物还是小人物、戏多还是戏少,一定要演得有意思。”

常说舞台上的角色要“立得住”,在杨立新看来,“戏剧的过程是成年人游戏的过程,我们约定好了:我演的时候相信,你看的时候也相信。”这种相信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来自演员对角色的主动把握后的自信,让剧中人活在自己心里,而不是钻到人物躯壳中出不来。“要懂剧本、懂人物、懂观众,甚至还要懂作者。在台词里寻找人物的根,思考其一言一行的出处,然后在表演中释放人物,最后再把人物的背景与行为对应着来看。这戏啊,看透了也挺好玩儿。”

不仅要释放人物,在他看来,“表演更要有理性的分析和控制”。戏剧完整的结构和巧妙的形式,依靠人物及逻辑的冲突制造,其实是一项标准的技术活。“越高级的表演越理性。现在的表演教学总教演员怎么有激情,但不教怎么控制,如同给了油门不给刹车。不好的表演是台上哭得乱七八糟、台下无动于衷。好演员应该懂得控制自我,在技术控制和理性分析之后,又演得很真实。”

“对传统的坚守与对戏剧的创新都不能少”

1975年,不到18岁的杨立新进入北京人艺,那时,它还叫北京话剧团。

2017年,北京人艺建院65周年,杨立新和它一起走过了42年。“能在这里是我的幸运,北京人艺给了我一辈子”,在他心中,北京人艺是剧院,也是家和学校。

30岁前,杨立新没演过重要角色,就是在剧院踏实学戏。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对于杨立新,学戏就是看戏,戏看多了,也就知道了怎么演。

北京人艺在表演上给予杨立新的,更是在点滴细节中渗透的表演理念。“像不像,三分样”,他回忆,“当时黄宗洛先生排《龙须沟》时,在排练厅门口弄堆泥,进排练厅前先在泥上踩吧踩吧,带着人物的感觉进排练场。”

正是这种踩在泥巴上、扎进现实里的理念,影响着他的表演,也让他对今天的北京人艺有了自己认知的定位。“一个剧院要有自己的风格,北京人艺的土腥味儿决不能丢。人艺就是自己,它深扎在这片土壤,应该写北京、演北京、表现北京。”

在杨立新看来,曹禺、焦菊隐、欧阳山尊、于是之、郑榕、蓝天野等第一代人艺人奠定了“艺术至上、戏比天大”的艺术导向和独有的戏剧风格。而和他一起成长成熟起来的人艺演员——濮存昕、韩童生以及很多从“人艺学员班”走出的演员,81级的梁冠华、宋丹丹,85级的岳秀清、吴刚,87级的徐帆等等,这些今天中国话剧的中坚力量,要做的是坚守和革新。

“于是之、郑榕等老前辈珠玉在前,我们这一代要做的是努力全面继承,也谨慎创新。同是演周朴园,我的条件跟郑榕老师、顾威老师都不一样,我必须有自己的演法,所以虽然观众看的还是周朴园,却是杨立新的周朴园。一辈一辈演得不一样,但都是经典,话剧好看就好看在这。”

正如曹禺在北京人艺题的八个大字“骆驼坦步,龙马精神”,代代传承的戏剧基因流淌在人艺人的血脉里——对传统的坚守和对戏剧的革新,一样都不能少,所以既有在今年6月连演12场场场爆满的经典话剧《茶馆》,也有2009年创作出的属于新时代的经典话剧《窝头会馆》。

今年,从北京人艺退休的杨立新也辞去演员队队长的职务,冯远征正式接棒,他将看到更年轻的一批人艺人在舞台上成熟起来。“就像家里,老辈儿奔不动了,小辈儿顶门立户了,希望他们能撑起北京人艺的未来,站直喽别趴下。”

演员没有退休,舞台也没有尽头。

问及明年有何安排,杨立新说剧院已经给他排满五部戏。虽然他说“本来想换种轻松的生活方式,没想到又这么忙”,不过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不断努力追求的这件事情应该被尊重为“事业”,而他谈及它时发自内心的冲动与眷恋就叫“热爱”。

《 人民日报 》( 2017年10月05日  08 版)

[责任编辑:杨凡、赵国徽]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网上投稿;请关注齐鲁时评官方微博

光明日报: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坚持问题导向,抓思想从严、抓管党从严、抓执纪从严、抓治吏从严、抓作风从严、抓反腐从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的性质和根本...[详细]
光明日报 2017-10-05

人民日报:中国形象传播的一次新尝试

在网络上,我不时会看到成龙的影迷们感慨,“成龙的片子也是看一部少一部,要珍惜”。莞尔之余,我想提醒他们,进入人生新阶段的成龙,反倒...[详细]
人民日报 2017-10-05

人民日报评“算法”:不能让算法决定内容

要提高平台使用透明度,畅通用户的设置渠道,将信息的选择权还给用户,不能让“劣币”驱逐“良币”。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强化价值引领,以...[详细]
人民日报 2017-10-05

光明日报:中国智慧 世界同行

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回望过去五年中国外交事业的新成就,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的目标,“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详细]
光明日报 2017-10-04

人民日报钟声:为中美关系培育新的合作增长点

今年11月,特朗普总统将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几天前,美国国务卿蒂勒森访华期间,习近平主席指出,双方工作团队要共同努力、密切合作,确保...[详细]
人民日报 2017-10-04

光明日报: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

两岸及港澳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民族强盛,是同胞共同之福;民族弱乱,是同胞共同之祸。两岸及港澳同胞应该胸怀...[详细]
光明日报 2017-10-03

光明日报:文化科技融合从自省到自觉

今天,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已经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和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的强大支撑,推动着文化产品创作方式的巨大变革,改变着...[详细]
光明日报 2017-10-03

新华社评论员:汇聚全党力量 开启奋斗新程

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详细]
新华网 2017-10-02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将成功果实系于祖国大树

有人说,祖国就像自己的父母,你是无法选择的;你爱自己的祖国,你为祖国要有所承担,这也是一种义务。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的发展、民...[详细]
人民日报 2017-10-02

新华网评:防治“节日病”,修行在个人

这些被通报的,大多都是发生在基层领导干部身上的小问题。但正是芝麻大点的事,却让“芝麻官”栽了跟头。事无巨细,反腐没有死角,越是小问...[详细]
新华网 2017-10-01

光明日报社论:砥砺前行谱新篇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倍加努力、奋发有为,以优异成绩迎接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意气风发地开创新的时...[详细]
光明日报 2017-10-01
人民日报社论:祝福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人民日报社论:祝福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强起来”的中国可以自信,但...[详细]
人民日报 2017-10-01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牢记全党嘱托 切实履行职责

党的十九大,万众期盼、举世瞩目。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党的十九大一定能开成一次...[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9-30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