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闪电评论丨植绿护绿 打造荒山绿化“济宁模式”

来源:闪电新闻

作者:

2024-03-12 11:03:03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又是一年播绿时。
一锹锹土,种下的既是树苗,也是生态文明的希望;一桶桶水,浇灌的既是土壤,也是美丽中国的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绿色发展是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是推进国土绿化、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
3月12日是全国第46个植树节,济宁市2024年荒山绿化暨义务植树活动也在今日举行。

近年来,济宁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2022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济宁市锚定打造“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先行区”为目标,启动了荒山绿化三年行动,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全市域推动国土绿化扩容增量,全方位提升森林生态质量。
今年是济宁市荒山绿化三年行动收官之年,全市将持续抓好全年荒山绿化节点管理、过程管理和质量管理,实施并高质量完成5300亩绿化任务,绘就美丽乡村绿色生态新画卷。

植树造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须久久为功

荒山绿化不比平地植树,不仅条件特别艰苦,种树、护树的难度也都很大。如果没有科学的统筹规划和强有力的推动机制作支撑,荒山染绿注定举步维艰。
济宁市坚持高位推动,济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学绿化工作,将科学绿化工作纳入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市政府工作报告,成立市荒山绿化工作指挥部,纳入全市指挥部作战体系,由三位市级领导分别任指挥长、副指挥长,各县市均参照市级模式,成立县级指挥部,市县一体高位推进国土绿化工作。
坚持科学规划引领,高标准编制印发了《济宁市荒山绿化三年行动专项规划》 《济宁市荒山绿化三年行动工作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政策文件。出台《济宁市封山育林管理办法》,这是济宁市首个有关封山育林的行政性法规,有助于巩固和提升尼山区域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和荒山绿化三年行动造林成果。
这充分体现了济宁市科学谋划和推进绿化工作,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科学开展国土绿化,提升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巩固和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植绿更护绿,打造“造、管、护”全链条工作机制

在植树时,济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和承载能力,坚持量水而行,综合使用造林技术,不断提高造林绿化效率。
为了解决“有人栽、无人管,有人管、无人护”的问题,济宁创新提出专门绿化队伍、专门管护队伍、专门设施、专门设备、专门资金的“五个专门”机制,逐个山头明确包保领导责任、技术指导责任、施工单位责任、监理单位责任、长期管护责任的“五个责任”的工作机制。济宁的荒山绿化工作经验得到国家林草局肯定,省委改革办、省自然资源厅发文予以全省推广。
2022年以来,济宁累计绿化荒山6.23万亩、山头172个、总量居全省第一,造林成活率95%以上。优异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全市各级各部门、广大党员干部的辛勤付出,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
济宁通过全面打造“造、管、护”全链条工作机制,持续扩“绿量”、守“绿线”、增“绿效”,统筹实现全市域科学绿化、生态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齐头并进、协同发展。

统筹推进生态治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济宁将荒山绿化项目实施与农民增收、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群众参与荒山绿化的积极性。全面推行“工程造林+乡村绿化队+村护林队+村民公益岗”模式,多途径、多方式、全链条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就业。
同时,结合当地种树传统和群众意愿,在适宜的地区种植了板栗、杏、元宝枫、猪牙皂、金银花等特色经济林和木本粮油植物,放大生态产品价值综合效益,逐步实现从“投钱变绿”到“以绿生钱”,探索出一条荒山绿化生态治理和产业化发展的新路,进一步释放了荒山绿化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此外,济宁将荒山绿化与生态旅游、美丽乡村等统筹起来,突出“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效果,建成一批A级景区村庄、一批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吸引大量游客,荒山绿化重点区域的尼山圣境、龙湾湖等旅游景区成为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近年来,济宁市加力推进美丽济宁建设,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治本之策,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落实“双碳”战略,推动绿色发展

守护自然资源,激活自然价值,生态与经济双赢。近年来,济宁市聚焦打造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示范市,着力培育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倡导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紧紧围绕国家“双碳”战略,济宁把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组建山东绿碳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山东省首家市级国有碳资产管理平台公司,探索开展碳资产经营管理,据初步统计,全市三年完成6.76万亩新造林后,每年可固碳约6万吨,目前该项目在中国林学会专家的指导下,正在积极推进。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生态环境保护做得好,自然资源再生能力强,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才更广阔、后劲才更足。探索“护绿”新路径,中国人寿财险公司为邹城市大束镇2527亩新种植的荒山绿化林木开出保单,将为苗木提供碳汇损失风险保障,标志着全省首单新造林碳汇保险正式落地济宁,为全省绿色低碳发展蹚出了新路子,拉长放大荒山绿化的长远综合效益。
随着对荒山绿化长远效益的深度挖潜,荒山绿化的“济宁模式”正加速成型。
造林绿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撸起袖子加油干。“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新征程上,济宁将持续凝聚各方工作合力,奋力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责任编辑:冯昌蓉 朱富金 李娜 韩信]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