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山东台再“开挂”,用镜头展现绝美《长山列岛》

来源:齐鲁网

作者:

2022-11-15 11:50:11

朝看黄海日出,暮赏渤海夕照,

春迎东游海豹,秋送南迁候鸟。

如果人间有仙境,

那一定是长岛的样子。

  

长岛,全名长山列岛,也叫庙岛群岛。处于胶东、辽东半岛之间,黄渤海交汇处,是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最美海岛和首批中国旅游强县。

11月17日,山东广播电视台大型纪录片《长山列岛》即将播出。《长山列岛》记录了这片中国北方岛屿上人与海和谐共生的一个个真实故事,以小切口诠释大主题。纪录片通过镜头记录了长岛近十年换新颜的故事,用渔家人致富实例讲述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四季流转,一年坚守造精品。

去年八月,杨成龙和团队开始拍摄纪录片《长山列岛》。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制作团队经历酷暑严冬,用脚步丈量每一处海岛,用情记录海岛人的故事。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极致的美好从来不会随便施舍,它需要付出等待、忍受严寒、克服晕船、拿出诚意。据悉,长山列岛由由32个岛屿组成,并不是所有岛屿都有人居住,有些难以抵达的无人岛上更是不具备拍摄条件。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没有房子住,摄制组只能在废弃的营房里打地铺,自己带着锅碗瓢盆,在岛上生火做饭。为拍摄一个镜头,摄制组每天带着设备徒步三个小时,爬上山顶的绝壁,寻找更好的拍摄角度。杨成龙说:“我们在无人岛上过得真像个野人,那是一段一辈子都难以忘却的孤岛求生的日子。”正是因为制作团队的坚守,一个个“美疯了”镜头,一条条动人心扉的瞬间被摄像机记录。

从山顶绝壁的黑尾鸥产房,到海底深处的伞状海蜇,再到漂泊半生的海岛人,制作团队用镜头记录海岛、海洋生物的生命史诗,为大家呈现出一个山更青、海更蓝、民更富的长山列岛,一幅人与海洋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

主动担当,山东广电用镜头助力文化出圈

这一帧帧不需要滤镜就宛如油画的风景,如同一场视觉盛宴冲击着观众心灵。山东广电的制作团队,用镜头向观众展示了近年来山东在海洋生态修复方面做出的十二分努力,让观众以第一视角感受新时代山东蓝色大海“传说”,用镜头语言向全世界推荐山东这座“海上仙山”。

其实,《长山列岛》并非是今年山东台推出的唯一高品质纪录片,从前段时间“火到外网”的《大河之洲》,到这次2022中国记者节“好记者讲好故事”强推的《长山列岛》,再到展示了三十年的蔬菜产业化,用“菜篮子”托起“小康梦”的《蔬菜改变生活》,以及多角度呈现自然人文视角下的壮美泰山的《大泰山》。

一批批高品质、高口碑、火出圈的内容创作在山东广电的镜头下被全世界的观众看到,这也能看出山东广播电视台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承担起自己作为主流媒体的大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凝聚奋进力量。

立意深远,山东再现蓝色大海“传说”

在纪录片中提到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住绿水青山,长岛从撤县设区开始,在这无限蔚蓝之间,开启了海洋生态文明的全新征程。从毫无节制地高密度养殖、肆意排放污染到如今“山、水、林、海、城”形成一个生命共同体,不再只是“靠海吃海”的索取者,而成为爱海护海的守护者。

其实,不仅是在长岛,山东作为拥有全国近六分之一的海岸线、海域面积与陆地面积相当的经济大省,早就充分认识到海洋强省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以此为关键抓手,坚持陆海统筹、向海图强。这些年,各地区持续发力擦亮山东海洋生态“名片”。

此前,山东“开盲盒”式赶海屡屡冲上热榜,千人捞海肠,到泸沽虾满沙滩,还有螃蟹、蛏子捡不完,网友纷纷疑问海产为何频频“造访”山东。这正是因为海洋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才有了海肠等大量海鲜涌向岸边,给了人们带来了惊喜。

此外,2018年—2021年,全省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分别为82.15%、90.03%、91.5%和92.3%。黄河口、莱州湾、庙岛群岛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整体呈改善趋势,各类海洋保护区优良水质面积显著增加。

山东省全面推进砂质岸线修复、海堤生态化改造、坡面生态提升、潮沟疏通、植被修复及恢复、互花米草清除、底栖生物增殖、活体牡蛎礁构建、退养还海等生态修复工程,海岸带生态功能逐渐恢复和提升。

常态化开展增殖放流,开创的增殖站、云放鱼、大放流等山东理念被纳入全国“十四五”增殖放流工作指导意见,从严落实伏季休渔制度,山东近海生物资源特别是主要经济鱼类资源恢复明显。

人生海海,奔涌向前。我们总会被大自然治愈,总在万物生灵身上获得力量。长岛很小但她很美,山东广电用他们的镜头描述这长岛青的山、蓝的海、富足的渔民、美好的画卷。

11月17日,让我们一起解锁《长山列岛》,走进这座“人间仙境”里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闪电新闻记者 张童童  报道

闪电评论|听,威海精致城市建设“全”字乐章嘹亮!

闪电评论|听,威海精致城市建设“全”字乐章嘹亮!

牢记嘱托,威海精致城市建设高歌猛进,唱响“全”字乐章。[详细]
齐鲁网 2022-11-15
闪电评论丨以青春之名 做好9671.2万分之一

闪电评论丨以青春之名 做好9671.2万分之一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第一书记黄文秀硕士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详细]
齐鲁网 2022-11-11
闪电评论|入海口城市“世界级朋友圈”大有可为

闪电评论|入海口城市“世界级朋友圈”大有可为

大江大河,奔流入海,赋予入海口城市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孕育出丰厚灿烂的城市文明。[详细]
齐鲁网 2022-11-11
闪电评论|从《长山列岛》的绝世之美看山东蓝色海洋实践

闪电评论|从《长山列岛》的绝世之美看山东蓝色海洋实践

为生态留白,为发展蓄力。如今,长山列岛实现了华丽转身。[详细]
齐鲁网 2022-11-11
闪电评论|聚力数字化转型,共创美好未来

闪电评论|聚力数字化转型,共创美好未来

11月9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山东省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大会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开幕。[详细]
齐鲁网 2022-11-10
闪电评论丨@年轻干部,凝“心”聚“力”,方可堪大用

闪电评论丨@年轻干部,凝“心”聚“力”,方可堪大用

广大干部,尤其年轻干部应牢记殷殷嘱托,赋能聚力,以“心”促“力”,提升综合素养,做新时代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才。[详细]
齐鲁网 2022-11-10
闪电评论|齐鲁“青”未了 山东绿色发展之路动能澎湃

闪电评论|齐鲁“青”未了 山东绿色发展之路动能澎湃

山东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契机,再次埋下唤绿的种子,迈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征程。[详细]
齐鲁网 2022-11-09
闪电评论丨学红旗渠精神,献青春之力量

闪电评论丨学红旗渠精神,献青春之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红旗渠考察时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详细]
齐鲁网 2022-11-09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