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上就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队长张军桥英勇牺牲一事发表评论,高度评价张军桥同志“用生命践行中非友好合作精神,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
饱含深情的评价,既是对一位医者仁心的崇高礼赞,更是对中国62年援非医疗事业的深刻总结。
(2024年12月8日,张军桥医生在坦桑尼亚奔巴岛参加义诊活动时与当地儿童合影。图源:新华社)
6月15日,张军桥医生在异国他乡的海岸边,用生命完成了人生最后一次托举。一次托举,诠释了中国医疗队精神的时代内涵,彰显了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深厚根基。
生死抉择见本色,危急时刻显担当。“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这十六字中国医疗队精神,在张军桥医生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从他在奔巴岛义诊时与当地儿童亲切交流的温暖画面,到在穆欣比利国立医院开展麻醉医疗与教学培训的专业坚守,再到生命最后时刻的奋力托举,均展现了中国医生的崇高品格。郭嘉昆指出:“援非医疗队为中非友好所作的贡献,中非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这番话语既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张军桥医生的牺牲,在坦桑尼亚社会各界引发强烈反响。300余名医院职工、当地民众和在坦华人自发参加追悼会,这是对一位中国医生发自内心的崇敬。从坦赞铁路的建设者到今天的医疗队员,中非人民用真情共同浇筑的友谊丰碑,必将在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芒。
“用生命践行中非友好合作精神”。这句沉甸甸的赞誉,也是对中国医疗援非62年壮丽征程的最好注解。自1963年开始,中国已累计向48个非洲国家派遣医疗队员2.5万人次,诊治患者约2.3亿人次。1万多公里距离,62年情谊,跨越两个大洲的奔赴。跨越山海的守望相助,正是中国对非合作“真实亲诚”理念的生动实践。
历史不会忘记那些为中非友谊奉献青春乃至生命的中国医疗队员。张军桥医生走了,但他的生命之光永不熄灭,它将永远照耀着中非友谊之路,见证着两个大陆人民心手相连、命运与共的深厚情谊。(文/陈一钊)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