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闪电新闻
2025-06-24 10:20:06
第六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期间,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室外,混合翼无人机、无人直升机、eVTOL等无人机造型颇具科幻感;室内,小型无人机和各类配套产品百花齐放,赚足了眼球。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产品均为“山东造”。近年来,山东加快整合各方面资源,充分发挥市场、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初步建立起低空经济产业链体系,拓展产业创新之路,加速布局低空经济新的增长点。
千米之下,正机遇无限。“低空经济"这个曾经陌生的概念,正借助无人机蜂群的轨迹、通航飞机的引擎轰鸣,以及数字空域的隐形网络,勾勒出山东经济转型升级的全新坐标系。
山东制造业的DNA里,天然携带着向空天进军的密码。产业基础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基石,山东是中国唯一一个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制造业相当发达。山东在航空制造业、通用航空运营等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全省通用飞机和无人机整机、发动机、零部件、航空材料研发制造企业达到417家,低空经济规模达到420亿元,同比增长38.6%。山东的产业基础覆盖了低空经济全产业链,足以支撑低空经济发展。
举个例子,目前,已知碳纤维复合材料和芳纶已广泛应用于无人机制造,而作为国内碳纤维的龙头企业光威复材,是威海的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而烟台的泰和新材、民士达两家上市公司,则是芳纶纸制造商。再如,潍柴动力在氢燃料电池领域的突破,可以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提供了能源解决方案;歌尔股份在微电子领域的积累,亦可以为飞控系统研发奠定了基础。这些企业不仅具备了强大的生产能力,还在技术创新上不断突破,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此外,产业协同优势,使山东具备了从零部件到整机制造、从技术研发到场景应用的全链条能力,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硬支撑"。
那么“软扶持”在哪?低空经济的崛起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引导。过去,由于空域管理严格、通航政策限制较多,低空经济发展受到较大制约。近年来,山东推出一系列利好政策,积极在低空产业中“落子布局”。
2024年9月起,山东密集出台低空经济政策:9月发布《山东省推进低空空域协同管理实施方案》,11月印发《山东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方案》);次月出台《山东省低空经济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5—2027年)》,指出重点实施产业底座“固本强基”、标志性产品“集智攻关”、数字天路“互联互通”、服务应用“提质增效”四大行动。
不同于简单的补贴激励,山东构建了涵盖技术攻关、标准制定、空域管理、安全监管的全周期政策矩阵。6月13日召开的山东省委常委会会议上提出,要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积极拓展应用场景,合理布局基础设施,推动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再次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强心剂”。低空经济在山东的崛起,本质上是一场产业组织方式的变革。从单一产品突破转向全链条布局,从政府主导转向多元主体协同,从技术导向转向场景牵引,山东探索出了一条"系统创新"的发展路径。这种模式的价值在于,它不再将低空经济视为孤立的新兴产业,而是作为重构区域产业生态的支点——通过无人机系统集成带动精密制造升级,通过空域数字化倒逼通信网络建设,通过新型航空器研发促进材料科学突破,形成创新要素的乘数效应。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朴素的老话,从不过时。“低空”何以“经济”?如今的“路”,就是要“修”到低空中去,同样会出现路上的车、开车的人、因路而富的产业。曾经因为地面上纵横交错的道路而起的变化,同样将是未来低空经济里蕴藏的广阔机遇。低空+物流、低空+农业、低空+测绘...低空经济涌动澎湃趋势,可以释放经济活力、创造新就业市场和发展景象,也标注着打破传统经济模式局限、开启无限机遇的新征程。
如今,山东的天空已经越来越热闹,未来“天空之城”正在呈现。在济南,“打飞的”正在变得如同打车一样简单,打开“济南低空”App,可以下单无人机服务,文旅航拍、样本运输、智能巡检都“在行”;青岛迅蚁那台装有巡航、摄像、录像、警报功能的无人机运抵220省道。五级风中,无人机按照预设航线对道路展开巡航。巡航过程中,道路上的所有车辆、人员一览无余;潍坊市无人机表演编队的指挥官一人指挥五千多架无人机表演,把烟花“挤出”表演市场。
这些日常可见的应用场景,无一不是山东低空经济发展的生动缩影。在这片曾孕育出墨子"木鸢"传说的土地上,新时代的山东人正以全产业链的深度布局,在千米之下开辟高质量发展的新维度。未来,随着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与技术边界的不断突破,山东的低空经济必将以更澎湃的动能,托举起高质量发展的“天空之城”。(文/李想)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