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闪电新闻
2025-05-31 16:48:05
在曲阜市东南25公里处,千年儒风浸润的鲁源村,以“明礼生活方式”为纽带,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消费需求巧妙融合,创造出具有传统意蕴且符合时代潮流的文旅新体验。
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今天,无数成功案例,印证着文化和旅游密不可分的发展逻辑。而鲁源村,这处现实版“孔子的理想世界”,其令人心驰神往的魅力,正凝聚在独具匠心的三重着色之中。
第一重着色,是悠长厚重的传统文化古色。鲁源村作为孔子诞生与思想萌芽之地,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是这里发展文旅产业最为宝贵的财富。一面汲取、挖掘厚重的传统文化,将典籍中的礼仪规范、处世哲学提炼转化;一面探索寓教于乐的创新形式,打破传统文化与大众之间的隔阂,让传统文化变得可亲可感。鲁源村瞄准“中国研学第一镇”的定位,通过复原“古昌平乡”历史风貌,打造全龄段研学课程、文创工坊、沉浸式剧场,实现“游”与“学”深度融合。
漫步充满儒风雅韵的传统村落,飞檐斗拱间镌刻着千年时光,青砖黛瓦里藏着儒家文化的深邃哲思,穿着汉服的NPC以山水为幕,时不时上前向游客互动问好……悠长而厚重的传统文化在这里找到了更年轻、时尚的解锁方式。今年“五一假期”,鲁源村接待游客超4万人次。提升旅游供给的“文化浓度”,是文旅发展的一道“必答题”。把历史的厚重转化为当下的轻盈,鲁源村的文旅发展实践证明,坚持守正创新,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拒绝“复制粘贴”的同质化路径,不仅契合广大游客对差异化文旅体验的期待,更将孕育巨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第二重着色,是清新灵动的假日幸福底色。相对于尼山圣境更厚重的传统文化氛围,鲁源村是更为活泼、放松的存在。在这里游客可以真正慢下来,于行走中感受历史、文化等维度带来的精神能量,沉浸式体验明礼生活。在景观设置上,鲁源村以“礼入鲁源、昌平水境、遗址田园”,三重空间将游客层层带入,以“为学、立技、怡情、从心”四大板块,通过景观叙事的形式串联孔子的一生。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文的精心雕琢完美交融,为游客提供了远离喧嚣、回归本真的心灵栖所。在内容设置上,鲁源村里的思齐堂、知新堂等乡校组团,配备完整的数智体验场景,打造“科技感满满”的情景课堂,从认识文字的演进,到体验古人如何驾车,游客可与历史人物互动,优秀传统文化不再是冷冰冰的,抽象的,也可以很好玩。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旅游往往成了一件时间紧、任务重的事情。可当人们走进鲁源村,如诗如画的山水美景让人不自觉地放慢脚步,聆听山水间流淌的千年文化故事,充满趣味的互动项目为时间增添附加值。不再执着于“打卡”和“出片”,获得身心愉悦和精神满足,成为人们来到这里的目的。
第三重着色,是跃动鲜活的创新交融亮色。除了静态的自然景致,鲁源村内人文活动的精彩纷呈折射出文旅产业提质升级背景下的创新巧思。聚焦文旅消费的“爽感”,鲁源村从优化旅游产品供给质量入手,通过增强供给端的“稀缺性体验”,让游客拥有更加多元的游玩选择。比如,景区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主题精心设置六大场馆,打造全景空间体验、环幕飞行影院、数字交互游戏等几十种全新场景,让游客能够沉浸式感受中华传统六艺文化的深邃内涵;《鲁源迎宾》《探源入画》《乐学萌春》等夜游项目,则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一幅如梦如幻的夜晚画卷;鲁锦织造、拓印馆、茶室等店铺,也与景区的调性相融共生,营造满满的文化感。
进一步拓宽消费场景、释放更多消费动能。无论是开发沉浸式演艺IP,提升旅游演艺、文创产品的文化含量,还是关注文旅服务的“体感”,鲁源村在内容、管理、服务、创新中练好“内功”,让景区不再是单纯的观光景点,而是成为传统文化的体验空间、现代生活的文化客厅,让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游客都能在此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共鸣点,让文旅产业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从大沂河畔的古村落,到充满魅力的文旅项目,当厚重的文化积淀以年轻化、时尚化的表达方式跃然眼前,其迸发的不仅是文旅消费的新活力,更是社交媒体时代文化地标的塑造密码。鲁源村用别开生面的研学探索、趣味十足的技艺体验、寄情山水的悠然惬意,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热忱娓娓道来。(文/张艺凡)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