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岱之间。泰山耸峙,黄河汤汤,文化群星璀璨流光。
鲁韵悠悠,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迎来了灿烂的春天。与此同时,如何解读好、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来,山东立足深厚传统文化资源,扛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职责使命,将文化传承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奋力建设文化强省,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标杆,山东通过一项项守正创新、固本培元的具体工作,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呈现出万千气象。
鉴往知来
知来处,明去处。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中华文化典籍是古圣思想的载体,是先贤智慧的结晶,绝不是象牙塔中泛黄的辞章,不是沉睡的故纸堆,而是我们这个民族血液中永远保持鲜活生命力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文明长河永远奔腾不息的文化密码。
山东作为文化大省,拥有极为丰厚的人文遗产,其中不乏珍贵古籍善本。2022年,山东印发实施《关于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创新标杆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工作全面起势,聚力打造7个新标杆,以创新和实干书写新时代山东文化“两创”新篇章。其中,赓续“山东文脉”被确定为重点文化工程。
山东深入实施“山东文脉”工程,统筹推进文化典籍系统整理、时代价值研究阐发。2023年9月举行的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期间,山东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献编纂出版项目——《齐鲁文库》首批成果《齐鲁文库·典籍编》第一辑100册正式发布。
饱经岁月风霜的古籍,获得新生。历时千载的齐鲁文化,生机盎然。
海岱考古起,千年文明兴。
山东深化考古研究,实施文物保护利用“十大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山东行动,大力推进“海岱考古”,近年来,山东考古发现的旧石器文化、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以及夏商周三代以降文化,构成文化谱系完整、文脉传承的发展链条,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强大的原动力。
保护与利用,一体两面。近年来,山东实施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工程,文物有效利用不断开创新局面。
走进山东博物馆,“海岱日新——山东历史文化展”展厅里人头攒动。6岁的小朋友触摸“空气投影”,让肿骨鹿“奔跑”起来;来自四川的黄女士慕名而来,在龙山文化的观影区,沉浸式欣赏蛋壳黑陶杯……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山东精心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黄河文化论坛,深化国际友好城市交流互鉴,文化交流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在尼山,连续举办了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有大批中外学者、国际友人来此交流,一起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从古典文明到现代时尚,从文脉传承到文明交融,从曲阜尼山走向世界各地,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外延越来越拓展,中华文明与世界不同文明交流对话、交相辉映,一场场跨越时空、超越国界的文明对话,让人们愈发惊叹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绽放文化自信自强的时代华彩。
融合创新
鉴往知来,向史而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是对文化本源的追溯,更是以文化之精髓引领时代发展、解决现实新问题的创意。
展现人间烟火,释放文化魅力。近年来,山东围绕“黄河大集”品牌,不断完善配套服务,出台系列活动方案,打造更具辨识度、更有温度的产品和服务,把文化传承、城市文明和艺术创新融入到百姓的生活中,宣传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释放城市文化魅力,推动区域经济蓬勃发展。
山东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四大文化体验廊道和沿胶济铁路文化体验线为建设重点,构建“两大都市圈拉动、三大公园引领、四廊一线贯通、八大片区支撑”的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的规划部署,培育形成文化“两创”空间展示新标杆,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文化旅游目的地。
行走在广袤齐鲁大地上,能够感受千年文脉的深厚底蕴,传统手工艺也在融入现代生活中焕发新活力,其中最鲜明的是“山东手造”工程。
山东是“人文沃土”,更是“手造沃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资源丰富,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8个,国家级名录186项,省级名录1073项,市级名录4121项,县级名录12758项,总量居全国前列。
包罗万象的传统手工艺,正凭借文化“两创”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时代“金名片”,彰显着山东作为文化大省的自信和魅力。
润物无声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
传统与现代的对接总是意蕴深长。山东以融入日常生活为抓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着眼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成风化俗,将优秀传统文化落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落在人心上、落在行为习惯养成上。
济宁从儒家文化相关理念入手,创设“和为贵”调解室,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大大降低了法院家事纠纷案件数量;威海荣成以美德信用为支点,不断丰富拓宽信用积分实物兑换、就餐优惠、打折服务等惠民应用场景,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文明“能量”充分涌流。
立足齐鲁,胸怀天下,文明之花处处绽放,“山东好人”频频“出圈”。
放眼齐鲁大地,“海岱考古”品牌闻名遐迩,“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如火如荼,百姓儒学节提振人民精气神,社区大讲堂激活发展正能量,“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群众性小戏小剧唱火了文化、唱热了人心……赓续历史文脉,弘扬时代精神,山东文化“两创”成果丰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文/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