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闪电新闻
2024-05-29 09:55:05
近日,多部门推出提振房地产市场政策组合拳,其中有关“保交房攻坚战”的系列政策更是引人关注。
在衣食住行等基本民生需求中,住房承载着人们对家的向往。“保交房”三个字,一头连着民生愿景,一头连着宏观经济。两方面的“动力”都很强大。
“保交房”保的是什么?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
个人层面:保的是购房人的利益。
从两年前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保交楼”政策,到今年4月中央层面首次提出“保交房”,再到当下这场上下齐动的“保交房攻坚战”打响。“保交楼”与“保交房”,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透露出这项工作在向保护购房人的合法权益的角度加力推进。
楼盘建好不代表整个交付过程就结束了,后续还有交房、收房、入住、拿证等一系列环节。从签合同到拿“房本儿”,不实现房屋从使用功能到财产功能的全面交付,就不能算彻底完成房屋交付。保交房意味着要用政策推动已经盖好的房子真正完成交易,让消费者按合同约定如期拿到验收合格的房子。而这,保障的绝不仅仅只是一项市场买卖交易行为,更是关乎个体生活获得感、幸福感,乃至社会稳定的大事。
行业层面:保的是房地产市场的经济秩序。
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当前发生重大变化,部分在建已售的商品住房项目面临交付困难。究其原因,是部分房地产企业长期依赖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发展模式,新增融资受阻后资金链出现问题。加大资金输血力度有助于缓解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压力,但“输血”并非易事,既涉及金融机构“输血”的意愿和审慎性,也与接受“输血”对象的体质相关。此次针对保交房打出的系列“组合拳”中,提出要充分用好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将项目纳入“白名单”给予融资支持。
近期全国多地持续披露项目最新进展,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10日,山东省纳入“白名单”项目共504个、融资需求1225.33亿元,其中457个项目获得银行授信1136.86亿元(其中展期128.12亿元),226个项目获得银行贷款243.81亿元(其中展期50.25亿元)。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需要以稳定、规范的房地产市场经济秩序为基础。这样的输血和帮扶,有望借助融资力量拉动销售端,推动经营端流动性回暖。
社会层面:保的是消费者的信任和信心。
房地产市场对整个经济运行的全局,应该说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购房者“房钱两空”背后的社会信用问题,更像是推动多米诺骨牌,倒下的远远不止是第一张。当越来越多在建已售难交付项目实现尽快交付,各方对新建商品住宅市场的信心也将进一步恢复。妥善解决保交房问题,不仅给整个社会传递着积极的信号,对重建市场信心和政府信誉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利于推动大宗商品消费,进一步扩大内需,进而实现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循环。在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的当下,保交房配套政策的陆续落地,让购房者多了一些心安、多了一些期待。
“保交房”怎么干?
从此前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可以看到,防烂尾、保融资、去库存、盘活存量土地是目前保交房工作的四大重点。而在此基础上,一系列更加精准的配套措施,“多管齐下”提振房地产市场。比如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连发三个“大红包”,包括降首付、取消商业贷款利率下限、降低公积金贷款利率,拟设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作为新创设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这些政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刺激房地产的需求,提振市场的信心,扭转市场预期。一方面,大大降低刚需客户买房的进入门槛,让市场充分的竞争,给消费者以实实在在的实惠。另一方面,以重要的货币政策创新为楼市的稳定奠定政策工具的基础。此外,全国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视频会议还提出,商品房库存较多的城市,政府可以需定购,酌情以合理价格收购部分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几项政策集中推出,在供给和需求两端同时发力,用政策厚度提升民生温度,充分体现了房地产工作的人民性、政治性。
一个个项目背后,是成千上万业主的殷切期盼。保交房,用承诺点亮万家灯火,切实把最后的“硬骨头”解决好,把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保障好,在增进民生福祉中彰显为民情怀。(文/张艺凡 唐伟)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