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闪电评论 | 党员干部“沉”下去 让基层治理“强”起来

来源:闪电新闻

作者:

2023-12-21 16:42:12

从“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到“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的孔繁森,再到“绿了荒山,白了头发”的杨善洲……一个个模范人物如同一座座灯塔,为我们照亮了以心许民的前进方向。他们沉下身子、扑在一线、扎根基层,将群众期盼作为“方向标”,用脚下的泥土、身上的汗水,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下到基层、沉到一线,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党心所向,更是民心所盼。党员干部如何“沉”下去,怎么开展工作,又如何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沉”下去服务群众,做解忧纾困的“暖心人”。“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全国各地各级党政机关干部纷纷走出机关,下沉社区、网格等基层一线,让工作“沾泥土”、“带露珠”、“接地气”,展现了履职为民的情怀和担当。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用“脚步”丈量民情民意,既能促进基层治理,又能服务一线群众,是夯实基层基础的有力举措。把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把群众的难事当作自己的急事,为群众解忧纾困,做人民群众的“暖心人”,既是初心,又是使命。比如,山东立足于“下”,植根于“民”,把“四下基层”的工作作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在思想上融入群众、感情上服务群众、发展上为了群众,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知民情、解民忧、办实事,深受群众好评。

“沉”下去融入治理,做攻坚克难的“破冰者”。“石以砥焉,化钝为利”。基层工作繁难复杂,各种声音在这里交汇,多种矛盾在这里交织,是个“大熔炉”,也是“练兵场”。如何补齐基层治理短板,提升基层治理质效,让党员干部在基层“熔炉”里淬炼成钢?要切实做到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做表面文章,不耍花拳绣腿,让人民群众既能听到“响雷”,又能见到“骤雨”,勇做攻坚克难的“破冰者”。要坚持问题导向,常往矛盾“窝”里钻、勤往群众“板凳”上坐,把问题找准找透,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难关一个难关攻克,解“老大难”、暖群众心。比如,德州市德城区推动“网格+警格+民兵”一体治理,民警、民兵沉到基层,把服务送至急难险重的地方,送至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服务有温度、惠民有热度,取得良好效果。

“沉”下去示范引领,做勇立潮头的“弄潮儿”“何妨云影杂,榜样自天成”。激活“红色引擎”,赋能基层治理,是提升治理质效的妙招之一。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推行“红色物业”治理模式,将党的组织和阵地延伸到居民“家门口”,党员干部下沉至“最小作战单元”,重塑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体系,将矛盾解决在群众身边。认领“党员责任区”、参与“党员突击队”、坚守“党员责任岗”,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主动承担苦活、累活、难活,关键时刻冲得出来、危急时刻顶得上去,争做勇立潮头的“弄潮儿”。比如,德州市各级党组织扎实推进“红色物业”建设,以“沉”下去促“强”起来,建成1480多个小区“红色驿站”,小区党组织覆盖率明显提升,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一些重点难点问题逐步破解,群众满意率较高。

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党员干部只有真正“沉”下去、融进去、扎下根,才能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把业绩书写在新征程上,在各项事业的发展中真正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走深走实,为奋力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贡献力量。(文/张建华)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



[责任编辑:陈一钊 刘科春 黄鹏伟 郭常宏]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