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23-03-15 16:27:03
作为出行的“快车道”,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山东的交通建设从未停止过“速度与激情”。早晨在济南吃个早点,中午到青岛看个海,晚上再到淄博吃个烧烤……山东版“十二时辰”,见证了山东交通的变化,见证了山东境内打个“高的”的便利程度。
(一)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交通运输工作作出重要论述,为交通运输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国交通运输系统要准确把握这些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
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近年来,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加速推进,交通技术创新也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发展,为交通强国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山东始终把交通作为大事要事来做,把交通强省列入“九个强省突破”,把交通运输四通八达作为“九大比较优势”之一,把综合立体交通网作为基础设施“七网”行动的重要内容,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山东交通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攀升。
经过不懈努力,付出艰辛汗水,山东成为全国首个部省共建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正在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山东方案、创造山东经验。
(二)
有目标,就有方向;有方向,就有动力;有动力,才能抵达远方。
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建设,不断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改革,构建起公路、地方铁路、机场、水运、城市轨道交通统一管理的“大交通”体制。
政策上不断发力。
目前,省和设区的市现行有效的交通运输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分别达到22部和15部,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山东省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实施意见》《综合立体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指导意见不断出台,为山东交通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重要遵循。
建设上不断前行。
山东已经变成了“轨道上的山东”。2022年12月30日,全国首条市域高铁——济莱高铁建成通车,这一天也载入了泉城交通发展史册。历经1200多个日夜,53座桥梁飞架南北,25座隧道穿山而过,252公里钢轨连接济南市区与莱芜区、钢城区……从此,山东高铁营运里程达到2446公里,稳居全国前列。济莱高铁向北通过济南枢纽与京沪高铁、石济客专、济青高铁、济滨高铁、济郑高铁等铁路相连,向南可通过南延线与鲁南高铁或京沪二通道相连,共同构成了通达山东省北部地区与南部地区的快速客运通道,形成山东省内“2小时交通圈”。
辐射上不断延伸。
高铁建设力争上游,高速公路建设也从未止步。2022年12月30日,由山东高速集团投资建设的济南绕城高速公路二环线西环段项目(简称“济南大西环”)刘桥至张夏段、济南至潍坊高速公路(简称“济潍高速”)长深至潍日段2个项目提前建成通车。至此,2022年山东高速公路建设圆满收官,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8000公里。2023年开工建设13个高速公路项目,力争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8200公里。
路径上不断拓宽。
山东的沿海港口一体化改革全面推进,截至2022年底,全省沿海港口生产性泊位达到616个,其中20万吨级及以上大型泊位25个,规模位居全国沿海首位,拥有全球最大的矿石码头、原油码头、集装箱码头和邮轮专用码头,可以说,世界上有多大的船,山东就有多大的码头。陆海联动、统筹发展,山东累计开通集装箱航线300余条,航线数量稳居我国北方港口首位。与此同时,山东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不断刷新世界纪录,港口建设步伐越来越快,智慧化水平越来越高。
“大交通”体制的不断完善,让山东交通实现了改天换地的巨大变化,这对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等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
山东的交通,不仅“长板长”——高速里程、高铁里程屡创新高;如今“短板”也在不断补齐——内河航运建设正在加快推进。目前,山东正加快推进小清河复航工程建设,努力构建“通江达海”内河水运网。放眼齐鲁大地,交通网络内畅外联,涌动着发展的活力。改善的交通条件,是脱贫地区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因素;交通网络的四通八达,不仅连通了地域、牵手了城乡,带给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出行便利,也推动了区域间的协调发展……道路通、百业兴。日益发达的交通网络,畅通了供需的“微循环”,有助于将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四)
成绩属于过去,奋斗成就未来。
山东交通建设取得一系列的成就、获得一系列的经验,离不开这一行业工作者的拼搏,也离不开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更离不开大政方针的指引与推动。建设交通强国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交通建设永不止步,让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永不止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齐鲁大地的交通建设要踔厉奋发,砥砺奋进,带领更多的人走上幸福之路,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山东篇章”作出更大的贡献。(文/龙敏飞)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