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20-11-17 21:27:11
2019年,青岛对全市6300多家定点医药机构实现了现场检查全覆盖,扣拨和追回医保基金合计11337.62万元,实名曝光典型案例11起,追究刑事责任1人。截至2020年10月底,已检查定点医药机构5579家,追回和扣拨医保基金9509.47万元,限期整改173家,暂停医保业务88家,解除医保协议7家,实名曝光典型案例8起。
“挂床”、小病大治、过度检查用药、套高价项目收费等等,当前医保骗保手段可谓五花八门。近年来,骗保手段呈现出几个新特征:骗保手段花样翻新,骗保人员有完整的假病历、齐全的假手续,隐蔽性较强;医患双方达成“合谋”,成了利益共同体,互相包庇;部分患者法律意识淡薄,往往没有意识到其行为违规违法。为了让骗保行为“现形”,每次对医疗机构使用医保资金情况检查时,青岛市医保部门稽查人员便化身“福尔摩斯”,现场在不在床、有无日用品、柜子里有没有摆药、医疗记录和收费是否相符……他们努力寻找不合规行为的蛛丝马迹。
基本医疗保险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立以来,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逐步提升,对维护人民健康权益、缓解因病致贫、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受监管制度体系不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制约,本是老百姓“救命钱”的医保基金,却成为少数违规医药机构的嘴边“肥肉”,成为一些不法分子分而食之的“唐僧肉”。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不高,基金监管形势较为严峻,将医保基金视作“唐僧肉”而发生的欺诈骗取行为,最终损害的将是每一个参保人的身体健康。
欺诈骗保行为侵害的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挑战的是医保法治的公平正义,损害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各地各部门要依法严肃查处各种骗取医保基金行为,对恶意骗取医保基金零容忍、出重拳、狠打击,严惩不贷、绝不姑息,提高其违法成本,增加惩罚性赔偿金额,对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用法律武器严厉打击骗保分子。还要为医保链条上各主体设立诚信档案,对失信者公开曝光、纳入联合惩戒,让骗保者处处受限,以此约束定点医药机构和参保者的行为。提高监管智能化水平,将临床路径、合理用药、支付政策等规则嵌入医院信息系统,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撬动更大的监管力量,全天候不间断开启“天眼”巡查,让一切造假伎俩无所遁形。
完善法律制度,拧紧医保基金“安全阀”,保证老百姓“救命钱”的合法使用。加强顶层审计,尽快制定医疗保障基本法和医保基金监管法规,真正做到以法定制、依法监管。通过完善监管体系,构建全领域、全流程的医保基金安全防控机制,强化技术手段,提升监管效能,扎紧监管的篱笆,堵住制度的漏洞,“盯”紧医保基金每一分钱,确保医保基金用在关键处,更好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文/潘铎印)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齐鲁网·闪电新闻立场,仅供参考。】
闪电新闻记者 曹晗 报道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网上投稿;请关注齐鲁时评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