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闪电评论丨在传承保护文化遗产中让民众找到文化认同感、归属感

来源:齐鲁网

作者:

2020-06-13 16:50:06

今年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题为“文物赋彩·全面小康”。宝贵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蕴含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从文化遗产的传承,到自然遗产的保护;从加强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到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有力推动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新成就。

穿越浩瀚历史长河,中华大地上,留存至今的各级文化遗产数量可观。如何传承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维动画、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现代科技提供保护传承新方案,让非遗传下去,让文化火起来。文物与文化遗产“上云”,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运用高科技手段,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使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数字进博物馆,人们感受传统脉搏,看到未来的方向,也让传统文化照进更多人的内心;非物质文化遗产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面对文明的瑰宝、文化的结晶,人们有一种与时间对话、与历史握手的感受。

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让宝贵文化遗产绽放新的光彩、更好滋养人们心灵,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从纪录片到电影版,《我在故宫修文物》用一种年轻的视角望向故宫深处,近距离展示了稀世珍宝的“复活”技术。一件文物或者一项传统技艺甚至可以复活一段已经消失了的历史,唤起人们对民族、国家和文化的认同,正视文化使命和文化责任,更彰显时代担当。

千年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之根,是中国在世界上引以为荣的宝贵财富。千年文化遗产“别具一格”,面向未来,更需要让文化遗产在时代的新土层中“别开生面”。今年全国博物馆的“云游”活动精彩上线,让“宅”在家中的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拥有“诗和远方”。在欣赏中与文化长谈,从“文物堆”里寻新知,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正是我们这代人对文明的守候。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多个知名网络平台联合举办“非遗购物节”,让文化遗产“飞进寻常百姓家”,也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保护好文化和自然遗产,守住了过去的辉煌,丰富了今天的资源,更能让民众找到“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从文化和自然遗产中找寻新的切口,在融合传统与现代的道路上不断发力,文化和自然遗产才能绵延不绝,才能走得更有底气。

古人云,文以载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载之“道”,既是文明承续之道,更是文化自信与国家复兴之道。复兴路上,在传承保护文化遗产中坚定文化自信,从脚下的大地出发,沿着中国道路,我们共同去讲述一个个伟大、生动的中国故事。(文/李群)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齐鲁网·闪电新闻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网上投稿;请关注齐鲁时评官方微博

推进省会经济圈发展 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丨闪电评论

推进省会经济圈发展 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丨闪电评论

在推进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中要坚持交通先行、注重生态保护、推进动能转换、讲好黄河故事,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详细]
齐鲁网 2020-06-11
不负绿水青山 方得金山银山

不负绿水青山 方得金山银山

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这样的自然美景,既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也是人们走向未来的依托。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详细]
人民日报 2020-06-09
闪电评论丨“外包服务”岂能“一包了之”?“假理发”背后的“真问题”需理清

闪电评论丨“外包服务”岂能“一包了之”?“假理发”背后的“真问题”需理清

温馨的服务才能带来安详的生活,只有把养老服务保障工作做实做细,才能让千千万万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详细]
齐鲁网 2020-06-08
拥抱工业互联网 让“工业赋能”助力山东经济行稳致远丨闪电评论

拥抱工业互联网 让“工业赋能”助力山东经济行稳致远丨闪电评论

新时代,互联互通的不只是工业和信息技术产业的跨界融合。政企产学研用的融合趋势,更加需要这种“互联互通”的思维。不仅仅是管理思维、服...[详细]
齐鲁网 2020-06-08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