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盘和林:华为大搬迁东莞,区域产业分工深化的结果

来源:齐鲁网

作者:盘和林

2018-07-03 15:28:07

作者:盘和林

走,去东莞!华为40辆货车,1500辆客车,2700名员工,从深圳出发。华为出走的流言从2016年便在网上开始流传,虽然政府,华为均表示华为立足深圳,永远不变。而现实很残酷,华为用事实告诉社会,他更爱偏居“世外桃源”般的松山湖。不过,这里的“世外桃源”并非单指环境,而是决定企业生死的成本。

显然,对于深圳而言,华为出走是他们不愿看到的事情。华为作为世界排名第一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连续多年在全球销售收入方面就远超我们熟知的其他几家互联网企业,数据显示,2017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达6036亿元人民币,约为阿里巴巴的4倍、中兴通讯的5倍、小米的6倍。在财政方面,华为在税收上的贡献更是可以用可怕来形容,2017上半年华为在中国缴税超676亿,纳税额民营企业500强第一,比恒大和万达加起来还要多24.5亿。此外18万人的员工规模不论是在个税还是消费上都对深圳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还没有计算由于华为总部的关系而带来的行业溢出效应。

拥有华为这样的巨无霸公司,就好比为城市经济发展的跑车加上了引擎,而总部所在地坂田也渐渐形成以华为科技城为创新中心的“钻石型”发展格局,但这一切可能伴随着华为的离开或生变数。

华为扎根深圳不仅因为这里是华为的起家之地,更是由于深圳这座年轻,富有活力,充满创新的城市提供了一家企业良好发展所需各种要素。首先,深圳作为市场化程度最好的几座城市之一,较少的政府干预给了企业更多的选择,同时也给予了市场更好的自我调节机制,在这样充满竞争的城市里,市场可以做到真正的优胜劣汰,资本可以更好的合理分配;其次,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在这里争奇斗艳,竞争过后大浪淘沙,让所有人都可以尽其才,得其用;最后,产业的集聚效应在这座城市展现的淋漓尽致,科技产业链形成后对国内外巨头的吸引力,形成的良性互动,软硬件结合让深圳在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对优质要素的争夺都具有很好的优势。

这些优势即使是在未来的数年还会是吸引各类高新企业入驻的磁石,但早在2014年便计划搬迁的华为是为了什么放弃这样一块风水宝地呢?其实,于其说放弃,我倒更愿意说是珍惜,通过将公司业务在区域上进行合理分配,最大限度发挥深圳总部的作用,华为老总任正非也坦言,华为永远不会离开深圳。因此,此次大规模搬迁的背后更多的,是成本驱动的区域产业分工深化的必然——总部、设计、销售等商业环节留在城市,城市中心总是拥有最好的知识聚集、资金流动,而制造业部分必然分流到城市的周围,这里的制造成本更低。

于深圳而言,她用其独有的优势在吸引人才,创造巨额产值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城市发展的问题,作为高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眼中的明星城市,深圳有限的土地显然容纳不了大批企业的入驻,因此,不断上涨的地价,房价让不少企业望而却步。为了能享受深圳带来的产业集聚效应,不管是新企业还是原驻企业都会在成本收益考虑下进行外迁,中兴,比亚迪,富士康,欧菲光等都是例子,除了企业的整体搬迁,类似华为的部分搬迁也更能反应成本在企业外迁上的作用,华为留下更具盈利能力的云计算来覆盖立足寸土寸金深圳的高成本。

另一方面,众多企业中不乏政策性外迁,也暗含了城市对于产业结构的考虑,由深圳统计局最新公布的产业比例可以看到,第二,第三产业结构忧伤年同期的39:61调整为38:62,随着社会越来越重视第三产业,更具盈利能力的第三产业无疑更受城市青睐,加上如今高新第三产业有小规模,高盈利的特点,这样的搭配也更符合深圳寸土寸金的身份。因此,区域产业分工深化的结果是深圳、东莞产业链布局更趋合理,整体受益,在这个意义上,不应过度解读华为出走东莞,尤其深圳并非悲情色彩,这本是一件互利互惠的好事。

值得注意的是,在产业革新上,深圳并没有急功近利,始终保持这35以上第二产业比重。大环境下,我国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走在前列,同时却出现第一第二产业的非正常过渡,使得各产业有一定程度的畸形发展(即一二产业发展不足,第三产业发展过快),而深圳则在城市主导的产业结构变迁中走在前列,并没有一味的强调第三产业增长,而是更多的兼顾了制造业的比重,这是深圳创造条件要留住华为的原因所在,但是一旦过渡完成,华为的制造中心全部搬离深圳也就是一件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当年,美国硅谷也发生过同样的事情,不过硅谷更像是人才流动个推动的企业外迁,由于城市地价,房价使得人们生活成本居高不下,除此之外,太过于浓烈的科技、竞争氛围让硅谷长年缺乏人们所需的生活气息,让其变成一座非常机械的城市。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下降必然导致企业的外迁。

华为出走上演中国版“逃离硅谷”,但今天的逃离更加理性,更加符合产业发展规律。而对于深圳,“城市名片”效应已经形成,在无可比拟的城市优势下,虽不断有企业迁出,但未来,深圳依旧还是逐梦者的天堂。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日益高涨的房价,倒是真正值得警惕并反思的地方。

(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齐鲁网立场,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杨凡、赵国徽]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网上投稿;请关注齐鲁时评官方微博

谭浩俊:曝光“老赖”,对资本市场不诚信行为说不

类似公布“老赖”这样的方式,会经常出现,以更好地督促企业和投资者遵守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从而推动市场的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建...[详细]
齐鲁网 2018-07-04

吴云青:补两洞1万块,织补母子靠的是精益求精

这对母子的织补手法类似《红楼梦》里晴雯补雀金裘,研究过布料纹路之后,根据本来的经纬线一根根来回补上去。说实话,这种手法也不是什么不...[详细]
齐鲁网 2018-07-04

付彪:银联卡“免密闪付”,别闪了消费者权益

“免密闪付”已成发展趋势,但不能“闪”了消费者的相关权益。一方面,应充分保障用户知情权。银行在开通此项功能时,要充分、有效告知用户...[详细]
齐鲁网 2018-07-03

吴玲:小区“生命通道”被堵,人人都是受害者

车辆乱停乱放,侵犯了业主的行路权,导致交通堵塞,甚至引发交通事故。乱停乱放不仅影响业主道路通行,影响小区环境导致秩序混乱,损坏业主...[详细]
齐鲁网 2018-07-03

何勇:校园贷伪装成“回租贷”,要提醒更要监管

如果“校园贷”及其变种的“回租贷”是钻法律法规的空子,那么监管需要做的是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堵住法律法规的漏洞,不让“校园贷”及其变...[详细]
齐鲁网 2018-07-03

刘天放:C罗梅西演“绝唱”,这个时代无“球王”

虽然难说再见,但“绝代双骄”告别世界杯已成事实,C罗-梅西时代,虽然在职业联赛上还可能上演几年,但对这哥俩儿来说,世界杯冠军梦对年龄...[详细]
齐鲁网 2018-07-02

朱永华:夏季“狼出没”只抓“狼”不是公平选项

从制度公平的角度看,在公共场所骚扰猥亵他人应当受到惩罚,但如果因为着装过于暴露而给公共场所带来严重视觉骚扰并且无需付出任何成本,其...[详细]
齐鲁网 2018-07-01

《金蝉脱壳2》影评:虽有硬伤,但不是烂片

这是一部难得以华人明星扮演的角色为主线的好莱坞影片。动作戏干净利落,即使受伤也不在话下。这就是黄晓明演绎的新硬汉!对角色周树的成功...[详细]
齐鲁网 2018-06-30

盘和林:迎接新租赁经济,还需“信用”保驾护航

新租赁经济崛起的背后,正是对国人契约精神的考验和提升,而契约精神的背后则是信用体系的完善,这需要政府的鼓励,全社会的参与,也需要独...[详细]
齐鲁网 2018-06-29

邓海建:照强光扰乱消防救援,得用法律治一治

此事好在有惊无险,女子亦被顺利救下。问题是,救援者一百句苦劝,可能有时不如围观者一嗓子的火上浇油。救援的消防部门郁结于心,却终于不...[详细]
齐鲁网 2018-06-28

盘和林:企业限购有助于改善住房市场供需平衡

以杭州为例,某新开盘项目均价为18460元/平方米,而周边的二手房价超过3万元/平方米。这样一个近半的价差可以说是买到即赚到,将投机者不断...[详细]
齐鲁网 2018-06-28

吴云青:文明城市当给予每个人不被狗惊扰的权利

对于城市流浪动物,城市也应负有管理责任。其中流浪犬的攻击性比较强,尤其需要关注。每一条恶犬背后都有个不文明的狗主人,流浪犬伤人暴露...[详细]
齐鲁网 2018-06-28

戴先任:熊孩子在电梯撒尿,罚扫电梯值得借鉴

这位“虎妈”的教育方式堪称教育“熊孩子”的教科书式样板,具有示范价值。对待“熊孩子”,不能纵容,不能护短;在教育方式上,也需要多一...[详细]
齐鲁网 2018-06-27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