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刘天放:春节后“满血复活”,更要靠精神支撑

来源:齐鲁网

作者:刘天放

2018-02-22 10:12:02

作者:刘天放

春节假期还剩最后一天,又要恢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长假过后,你会不会担心自己患上节后综合征,提不起精神?节后综合征是人们在假期之后出现的各种生理或心理表现,例如在节后的几天里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上班和学习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神经衰弱等。为避免出现这一情况,梳理了一些饮食、运动、睡眠方面的建议,让你在节后“满血复活”。

如何做到春节后“满血复活”的这几招,基本上都与饮食、锻炼、作息的调整有关,如多吃助肠胃恢复的杂粮粥,营养丰富的深色蔬菜和水果,以及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天6000步,早睡早起,节后开始工作要循序渐进等。就是说,“满血复活”的各种招数,都是针对人体营养、运行状况,以及生活规律等。注重调养当然重要,不过,仅有这些还显得不够,如果精神和追求上出了问题,就是吃得再合理,锻炼再努力,作息时间再科学,都将影响节后的工作质量。

合理的饮食、足够的运动量、科学的作息时间等,可视为节后“满血复活”的必要条件,但这些仅是外在条件,而如果内在动力不足,也无法达到目的。食品、运动、作息等,是对人体机能的调整和恢复,而要想从思想上保持工作热情,在很大程度上就更需要靠一种精神,而这种精神就是爱岗敬业,倾力奉献,尽职尽责的工作精神。

如果身为公务人员,工作的目的就不仅是为了挣钱,还需要肩负神圣使命,承担一份责任,因为公务人员的工作,就是面向群众,直接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群体。只有不忘初心,始终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才能全心全意地为群众做好服务。而这并非仅靠调整饮食、加强锻炼,或是有了科学的作息时间就能做到。如果身为工人或农民,那么劳不仅为了养家糊口,也是为他人炼钢、修铁路、织布,或是种粮食、搞养殖等,即在为全社会做着自己独特的贡献,这就是更大意义上的精神追求。

遗憾的是,每当春节长假过后,人们总是把注意力放在“外表”的调节和恢复上,并没有从思想和精神追求上,对劳动者开展诸如服务对象、使命、责任之类的宣传和教育,以至于即便吃得合理、运动够量、作息时间科学,却也没有达到节后“满血复活”的目的。这就是因为忽视了精神境界所致。当然,精神也不是全部,饮食、运动、作息上的调整实属重要,但如果忽视了精神追求,就必然缺乏工作动力,无论如何也无法达到理想的工作状态。

就像一位病人,如果仅靠药物治疗,而病人本身在精神上萎靡,意志上消沉,不愿意积极配合治疗,不对治愈病症抱有任何希望,那么,无论再好的药物治疗都很可能失去预期效果。节后的“满血复活”也是如此。试想,如果平时工作的积极性就不算高,凡事能拖就拖,能敷衍就敷衍,就是节后再调整,都无法做到爱岗敬业,尽心尽责。而如果事业心、责任感都很强,即便是暂时患有“春节综合征”,也会被心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激励,节后就会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可见,在我们寻找春节后如何可以“满血复活”良方的时候,在表层的饮食、锻炼、作息上用力的同时,也一定要在更深层的思想和精神层面,做足功课,以防患于未然。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可春节无论如何都将过去,接下来的工作才是使来年的春节更具魅力的保障。

由此,多管齐下,尤其要注重平时对精神层面的滋养,才不至于“春节综合征”在节后加剧。饮食、锻炼、作息的调整或转变相对比较容易,而思想、追求等精神上的坚守,看似更难。而这正是强调春节后“满血复活”更要靠精神支撑的原因。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齐鲁网立场,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杨凡、赵国徽]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网上投稿;请关注齐鲁时评官方微博

邓海建:到辅导机构领寒假作业,学校如此傲娇?

机构有机构的招数,学校更该有学校的路数,两者若是继续“亲”而不“清”,学生没活路不说,家庭教育成本支出也就这么被绑架上去了。孩子受...[详细]
齐鲁网 2018-02-23

李秀荣:但愿三亚“天价机票”只是价格改革阵痛

早在相关部门发布民航票价改革新政的前后,早就专家指出,让航空运输企业依法自主定价,航企很可能依仗垄断地位定高价,或结成同盟哄抬机票...[详细]
齐鲁网 2018-02-23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系列评论①抢抓新旧动能转换历史机遇 吹响高质量发展进军号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系列评论①抢抓新旧动能转换历史机遇 吹响高质量发展进军号

山东既有南方省份的优势和基础,也有北方地区的问题和困惑,要切实用好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模式,在优化全国南北...[详细]
齐鲁网 2018-02-22

朱永华:向春节坚守岗位的每一位奉献者,致敬!

向春节坚守岗位的每一位奉献者致敬,不只是出于礼节,更应当是我们在享受全家团聚之后对他们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只有尊重、理解和致敬他们...[详细]
齐鲁网 2018-02-22

《舌尖上的中国3》:诠释美食背后的工匠精神

《舌尖3》在这方面的创新突破,看似有些偏离原有轨道,引起很多争议之声,但这种创作上的冒险,丰富了美食的涵义,提升了公众对器物的认知...[详细]
齐鲁网 2018-02-21

【家国网聚·网络旺年】春节变“世界春节”彰显中国文化魅力

当今的中国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也越来越需要中国。借助春节,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风采,更要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以带...[详细]
齐鲁网 2018-02-21

堂吉伟德:从打工者的“南渡北归”去感受个体脉搏

社会的进步取决于人,社会进步的目标是为了人,社会的发展有转型升级之苦,有方向定位之难,于个体又何尝不同如此?不放过每一个人,才能让...[详细]
齐鲁网 2018-02-21

【家国网聚·网络旺年】赋予生活以“好意”,让“年”欣欣向荣

生产和生活方式在变,依附其上的文化意涵也会随之而变。当下的很多年俗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属于上一个世代的社会意识,虽有其自身的延续性,...[详细]
齐鲁网 2018-02-21

《舌尖上的中国3》:回归“文化”,令人回味

“舌尖3”用一集的篇幅来谈各类烹饪器具,讲述其制作工艺与发展流变,兼及使用者对这些器物的感情,可以说颇能引起广大厨师的共鸣,让普通...[详细]
齐鲁网 2018-02-20

盘和林:旅行过年成新年俗,国人越来越土豪?

每年春节假期等,国内、国际热点旅游城市到处都是中国人,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情。因此,“旅游过年”渐成中国人的新年俗也不让人感觉意外,...[详细]
齐鲁网 2018-02-20

【家国网聚·网络旺年】从亲和、礼敬与吉祥中品味中国年味儿

《尚书-洪范》中的五福,被称为“一寿,二富,三康宁,四攸好德,五考终命”。概括起来,便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永恒向往与不懈追求。从人性...[详细]
齐鲁网 2018-02-20

《红海行动》影评:以战止战,再接再厉

通过《红海行动》,林超贤表达自己对战争的看法,那便是“以战止战”,也正如我国最古老的军事著作之一的《司马法》所说:“国虽大,好战必...[详细]
齐鲁网 2018-02-19

谭浩俊:有“年味”才是年夜饭的真正“含金量”

很多上了年纪的人,仍然希望把年夜饭留在家里吃,仍然希望在劳累中吃上一顿快乐的年夜饭,就是因为他们对年夜饭注入了太多的感情、太多的希...[详细]
齐鲁网 2018-02-19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