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邓海建:妖魔化的“相视一笑也扣分”,谁该反思?

来源:齐鲁网

作者:邓海建

2017-10-27 09:45:10

作者:邓海建

近日,有学生发帖称石家庄一高校纪律严苛,自习课笑一下就要被扣分,引发不少网友质疑。但也有该校学生表示,学校要求严格也是为了自己好。25日下午,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张处长回应称,自习表现与学生素质拓展分挂钩,但并不影响学生课业成绩,“没有网上说的那么紧张。”(10月26日 《北京青年报》)

听起来,“相视一笑被扣分”的规矩,其荒诞不经的级别,大概堪比“男女一同出现算早恋”。如果校方当真如此调皮,卫道士的帽子估计是戴定了。道理也不复杂:高校里的孩子,基本都是成年人,如此高压式教育,难免要让人瞠目。

不过,追根溯源起来,这大概也算假新闻,至少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以讹传讹罢了。这事发轫于该校新生的吐槽,“每天五点半起床,六点二十分跑操,八点到八点半上早自习,晚上七点到九点上晚自习,在上自习期间不能玩手机不能睡觉,纪律堪比高考。”帖子中描述说,有女生托着头看书,结果被学生会干部以睡觉为由扣分,甚至“还有两人相视一笑一句话没说,学生会非说俩人说话强行扣分。”

这里显然有两个问题:第一,“相视一笑被扣分”并非校方的规矩,而是学生会执行中可能存在的误会。第二,“在上自习期间不能玩手机不能睡觉”的抱怨,娇嗔也就罢了,真有正儿八经支持的大道理?再说,校方回应得很清楚:学生的课程安排都是有弹性的,“学校每天有八节课,但具体到每个学生,一般每天就上四节课,最多不超过六节课”。这样的课程安排,哪里算得上“从早到晚”?

在校的学生吐槽母校与老师,不过是自古而然的常情常理。公共舆论或媒体,恐怕不能见风就是雨。中国的高校还在“双一流”的路上狂奔,既要防止掉进“精致利己主义”的陷阱,更要奠基于匠人匠心——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在时间上抓紧点儿,还真不行。相较于很多高校老师连学生的名字都叫不出,河北的这个学校竟还“专门安排老师陪同大一新生在教学楼自习”,起码是自我加压、自加规矩。如此做加法,如果社会还要横挑鼻子竖挑眼,岂非让新生“放飞自我”就是理想臻境?

中国的高校既要去行政化,更要旗帜鲜明行使好教育自主权。在大家都撒手不管的时候,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能从自修纪录管起,即便严苛有加,只要不违法不违规,也是学校的自由。

至于效果,实践检验显然好过“积毁销骨”。犹记得今年1月17日,云南民族大学与印度辨喜瑜伽大学合作举办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瑜伽)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成功通过教育部审批——彼时也是调侃一片,只是,教育规律和大众认知之间,总有信息不对称存在,如果凡事都要赢得舆论点赞或媒体理解,教育的独立性也就荡然无存了。说这些,并非是说中国高校无须舆论监督,而是面对类似被妖魔化的“相视一笑被扣分”现象,究竟谁该反思谁该检点,千万不要弄错了主体才好。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齐鲁网立场,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杨凡、赵国徽]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网上投稿;请关注齐鲁时评官方微博

吴云青:快递员成飞行员,不止是精神上的励志

我们都曾听说过北大保安“逆袭”的励志故事,汪勤金的经历与这类故事略有不同,第一他的起点相对较高,第二他借了公司内招飞行员的“东风”...[详细]
齐鲁网 2017-10-26

刘天放:三代人坚守山村讲台,当下的“陶行知”

人没有精神不行,社会没有精神不行,时代没有精神更不行。而吴家三代人就是一种精神的坚守者。要想改变农村的物质面貌,先要改变精神面貌;...[详细]
齐鲁网 2017-10-26

朱永华:拒绝“瘫和宅”,要为青年多开运动处方

在不是“瘫”就是“宅”,“深夜撸串喝大酒,学习娱乐不下床”业已成为大部分职业青年生活方式的状态下,正如有位专家所言,很多年轻人在其...[详细]
齐鲁网 2017-10-25

盘和林:毕业生年薪25万,折射工资“技能偏好”

在这个意义上,毕业生年薪25万与制造业就业大学生月收入连续5年增长的新闻提供了一个劳动力市场的积极信号,即经济增长对人力资本提出了更...[详细]
齐鲁网 2017-10-25

刘天放:让我们对温暖的手写汉字多一份敬畏

汉字不仅是中国人的文化名片,更是中华文化的根。汉字的价值不仅在于记事、交流,其背后蕴含的是“华夏智慧、文化之根”。手写汉字,写的是...[详细]
齐鲁网 2017-10-24

朱永华:温州有棵“兰小草”

“兰小草”这个令人感动的名字也已经镌刻在温州乃至浙江人民群众的心中,人们怀念“兰小草”,更在传递和续写“兰小草”的这种善良大爱,因...[详细]
齐鲁网 2017-10-23

刘天放:“隐善”像一座高塔,更值得人们敬仰

慈善是一项有益于社会与人群的公益事业,是没有外来压力的条件下自愿奉献爱心的援助行为。有言称,“慈”是指长辈对晚辈的爱,“善”是指人...[详细]
齐鲁网 2017-10-23

李兴会:贫困互助,养老模式探索下的智慧与创新

可见,积极的智慧与创意能够帮助我们克服公共服务事业中的制约因素与短板。以此为例,相比较传统养老敬老工作中简单的送钱、送物,“贫”“...[详细]
齐鲁网 2017-10-23

《时间去哪儿了》影评:握住时间,寻找幸福密码

其实,你想要的,这个时代都会给你。小人物的小故事却有大情感和大情怀,这是时间催生的真实的力量。无论对于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无论是苦难...[详细]
齐鲁网 2017-10-23

陆敬平:“认领爱心斑马线”,放大文明的效应

毫无疑问还能汇聚社会正能量。志愿者的力量、公众的支持的力量、社会公德的力量汇聚到一起,必定能促进更多的人主动遵守交通秩序,提升文明...[详细]
齐鲁网 2017-10-20

陆玄同:审视陪读现象,不能只在教育维度思考

就是说,需要厘清责任分配。因为陪读,家长承担了太多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或者担忧的过度放大,容易使孩子在溺爱中或者过度关爱中失去自我...[详细]
齐鲁网 2017-10-20

王恩奎:“隐私面单”非个人信息保护的灵丹妙药

俗话说,家贼难防,偷动房樑。堡垒往往从内部攻破。因此防止公民信息被泄露关键是防止“堡垒从内部攻破”,对于“内鬼”私自泄露信息,必须...[详细]
齐鲁网 2017-10-20

堂吉伟德:“放心手术”,理解信任弥合医患关系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离不开彼此的信任与支持。“一个有爸爸的女儿”的家属信的可贵之处在于,通过信任的表达与理解的释放,解除了医生基于...[详细]
齐鲁网 2017-10-19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