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朱永华:“好人法”生效,更要“学会”做好人

来源:齐鲁网

作者:朱永华

2017-10-02 09:25:10

作者:朱永华

自今年10月1日起,“好人法”正式生效,不敢救助、不愿救助正在成为过去,但如何让人们能救助、会救助,正考验着应急救援系统。随着“好人法”生效,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急救、学习急救。在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相对薄弱的状况下,如何让“第一目击者”掌握救命的本领,成为考验社会的一道难题。(10月1日《工人日报》)

按照今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一善意救助者责任豁免规则,也被社会广泛称为“好人法”,并且从今年10月1日起付诸实施,这也意味着从现在开始起,因为“做好人”给受助人造成的损害或利益损伤,“好人”无需再承担民事责任。

但“做好人”和“会做好人”还远不是一回事,尽管按民法总则规定给予了“好心办坏事”的豁免责任,但如果总是因为缺乏救助技能甚至救助常识,屡屡出现“好心办坏事”的尴尬,非但没有让紧急救助对象得到积极的救助,反而事与愿违甚至加重被救助对象的病情和负担,这不但会消解“好人法”的善意,反而会纵容盲目乃至野蛮救助行为的产生。

据公开数据显示,在我国,公众急救知识的缺失遍布于急救意识、知识技能、急救设备和培训群体等方面。警察、消防员、地铁、火车、机场人员和酒店、酒吧员工等,本来都是最需要急救培训的群体,但他们接受培训的比例很低。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公众对心肺复苏技能不甚了解,模拟情境下,目击者能够正确为患者实施抢救的仅为1.6%。

这也意味着,在需要心肺复苏紧急救助者面前,有超过98%的市民群众还不会“做好人”,现实中我们也能看到,当有人突发疾病倒地需要紧急救助时,围观的群众很多却往往都是手足无措,唯有的技能就是拨打120,而据相关研究表明,如果在心脏停止跳动的4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或使用AED设备,抢救的成功率将高达67%。这短暂的“黄金4分钟”如果抓不住,即便随后120赶到现场,往往可能“黄花菜都凉了”。

做好人不易,会做好人更难。有了“好人法”撑腰,消除了因做好人招来麻烦的顾虑,但这也不意味着就可以盲目做好人,因此,掌握必要的救助技能和普及配备相应的救助器材就显得的尤为关键,据统计,我国心脏猝死人数每年约55万人。每天至少有1500人因为心脏骤停离开人世。

而与此不相对应的是,不仅市民群众能够正确为患者实施抢救的仅为1.6%,被誉为针对心脏骤停最有效的急救器材“傻瓜机” AED,我国不但每10万人的AED数量趋近于零,社会公众既不清楚AED为何物,更不知道如何使用。而据统计,每10万人配有AED的数量日本是235台、美国是317台、澳大利亚44.5台、英国25.6台。

很显然,要让更多需要紧急救助的人得到正确的“精准”救助,鼓励社会涌现更多的好人,有“好人法”撑腰还只是一个前提,最关键的还是需要培训更多有救助技能的“好人”,笔者以为,在“好人法”实施之后,普及急救知识,熟悉掌握急救器材使用和培训“技能好人”工作应当全面铺开。

尤其是社区基层政府和社会相关机构,更应当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广泛宣传普及急救知识和教会群众熟悉使用急救器材,鼓励公益性社会医疗机构将心肺复苏等易发性概率较高紧急救助培训开进高校、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小区,尤其是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家庭成员更应当列为着重培训对象,在惠及家庭的同时更能对社会产生辐射力,总而言之,“好人法”有了,更需要学会做好人,避免因不懂救助技能出现的“好心办坏事”才是正道。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齐鲁网立场,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杨凡、赵国徽]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网上投稿;请关注齐鲁时评官方微博

刘天放:爱国主义情怀需“持之以恒”地坚守

爱国需要持之以恒。每当新情况出现时,就应当及时地给予最新的阐释和解答,以确保客观性、公正性、合理性、合法性,以便人们可以更冷静地去...[详细]
齐鲁网 2017-10-01

刘天放:何不让“黄金周”多一些“爱国”元素

把国庆节作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社区、一个家庭的“爱国周”。人们在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中,感受着祖国欣欣向荣的万千气象,抒发着走...[详细]
齐鲁网 2017-10-01

刘天放:以“思乡”情怀凝聚中华民族价值认同

一个民族把自然天象最完美的时刻,作为本民族的一个节日,把自身追求与自然和谐统一,再把其运用到家庭团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之中,这是...[详细]
齐鲁网 2017-09-30

刘天放:脚踏实地,做一名“实干派”的爱国者

真正爱国的人没有不实干的,实干的人也没有不爱国的。实干是爱国的具体体现。爱国是公民最基本的价值准则;实干则是爱国的具体化。爱国就是...[详细]
齐鲁网 2017-09-30

胡艺:改善高等教育生态,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

当下,高等教育质量下降,就业也比较困难。“读书无用论”沉渣泛起,这样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值得反思。因此,我们不仅要展示高等教育第一大国...[详细]
齐鲁网 2017-09-29

堂吉伟德:"共享居家养老",思维观念的转变最重要

未富先老已成事实,如何养老的问题却依旧行之在路上,模式的创新与探索就弥足珍贵。共享经济时代,养老也必须走出传统思维和模式的窠臼,用...[详细]
齐鲁网 2017-09-29

舒圣祥:“要媒体表扬一下才归还手机”,过分吗

做好事并不是只有不留名这一种,不追求极致的拾金不昧,才更有利于拾金不昧的涌现。如果都像失主林先生这样,对方稍有条件提出,恨不得还要...[详细]
齐鲁网 2017-09-29

堂吉伟德:“百假黑名单”不烂尾才能形成真威慑

一张小小的“百家售假企业黑名单”,实则蕴含着“谁来治”、“怎么治”、“治得好”的打假命题。而从技术查假向合作共赢,从企业自为向社会...[详细]
齐鲁网 2017-09-28

朱永华:50年的“3元诚信”源自最感动的医德

无论南京第一医院和所有的医疗机构都应当“不忘初心”,从“最诚信患者”背后看到医德的无上价值,以“人心换人心”的真诚服务来提升医患互...[详细]
齐鲁网 2017-09-28

胡春雨:“提升品质 塑造文明”应是创城最大共识

相信我们正经历着现代济南,美丽蝶变的阵痛之中。四个中心的建设、从大明湖时代到黄河时代的跨越、新旧动能的转换,济南的城市发展有很多重...[详细]
齐鲁网 2017-09-27

邓海建:卖西红柿买3套房,不要忽略奋斗的过程

底层群体、血汗打拼、扎根城市、财务自由,营造出一种美轮美奂的认知错觉——好像随便卖点不起眼的小玩意儿,都能遍地黄金满手银。挣钱如此...[详细]
齐鲁网 2017-09-27

刘天放: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让创业者勇于实践

“中国制造”“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中,都有他们的一份功劳,“中国奇迹”的背后都有企业家的身影。由此,中央首次发文聚焦企业家意义非...[详细]
齐鲁网 2017-09-26

曾政:小米致歉校招风波,还需反思专业偏见

显然“以专业论人才”,标签化的选人导向也有失公允。企业如果真的要招揽人才,就得摒弃偏见和歧视,以人才素质和能力综合考量,而不是凭借...[详细]
齐鲁网 2017-09-26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