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宋沅君:从“女儿留学嫁老外”谈谈我们怎样做父母

来源:齐鲁网

作者:宋沅君

2017-04-23 06:37:04

作者:宋沅君

女儿留学嫁老外,父亲声称要断绝父女关系。这样一则本该短小的社会新闻,却长篇大论地出现在了报纸的大版面。显微镜下看新闻,小事闹大了,是因为牵涉到一个久远而沉重的话题。

它像是一把刻度尺,可以用来衡量大至社会的养老制度、教育制度,小至家庭的夫妻关系、父母角色、子女孝道,引起物议沸然,关乎社会民生诸多方面。这位父亲的做法,遭到一众网友的口诛笔伐。父亲以断绝父女关系相要挟,不同意女儿留在国外工作、和外国男友结婚,被认为是自私、道德绑架、“不是真爱”。也有少部分人认为,女儿的选择是忘恩负义、对父母不孝,毕竟父母为了让她出国留学,卖掉了家里的大房子,每年支出近30万元,让她在国外读完了本科又读了研。

有一种较为理性的声音,分别从父母和女儿各自的立场,肯定了女儿追求独立生活的诉求,也分析了父母养老的现实困境,认为问题应该求解于社会养老制度的进步和养老服务的改善。一位网友的留言一针见血,在当下的现实生活中,“很多情况下,子女的幸福是建立在老人不幸的基础之上的。”换句话说,女儿的人生和婚姻选择,怎么就站在了父母晚年幸福的对立面了呢?

根据社会约定俗成的做法,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是有一定范围的,一般等到子女成年或接受了大学教育之后,子女真正走入社会,就应该自立。而根据法律规定,父母只需抚养子女到18周岁,也就是高中毕业。新闻中的这位父亲,家境并不宽裕,在女儿成年后继续抚养她十年,可以想见,这种过度的付出,在这十年中是怎样剧烈地消耗了父母的青春、拉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但他们并没有抱怨过什么,正是典型的“为了孩子,吃再多苦也值得”的中国父母的写照。到最后,物质和精神都消耗殆尽的父亲很后悔当初送女儿出国读书,称这是他“这辈子最错误的决定”。

这明显是一个失败的教育投资案例。

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努力做父母,一定不要搞错了方向。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心甘情愿、全力付出,却又带有某种隐形的目的,要么是对子女寄予了出人头地的希望,要么是将未来的下半生预先托付给了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似乎是每个中国父母的先天使命,但绝大多数的父母都必须面对一个事实:世上没有那么多的“龙”和“凤”,你的孩子终将平凡。客观地认识和理解孩子及自己,培养孩子从平凡生活中获得幸福和快乐的能力,做一个知足常乐、珍爱生命的普通人,父母的付出就一定要面向现实,要有边界和节制,注意方法和节奏。

“养儿防老”是另外一个错误的方向。这个新闻中并没有出现女儿的声音,将子女预设为不孝,这样的情节太过狗血,也是一种错误的导向。法律规定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但并没有规定赡养的方式和范围。传统的“养儿防老”,是要求子女与父母共同生活或就近居住,这在今天的社会条件下越来越不可能了。赡养父母可以给予经济帮助和精神关怀,不一定非要将孩子绑在父母的身边。

中国人怎样做父母,这是一个有着复杂关切的问题,是一个包含多重社会因素、堪称历史性难题的问题,是每个人都曾体验过、或正在体验的事情。但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正视这个问题。比如我正在讨论新闻中的这个案例,说不定就会有人质疑:人家怎么当父母、为什么养儿育女,关你什么事呢,需要你在这儿上纲上线?豆瓣上有一个小组,叫“Anti-Parents 父母皆祸害”,成立已有9年,组员数量达到123020人。在它的宣言中这样写道:“我们不是不尽孝道,我们只想生活的更好。在尊重遵守社会伦理的前提下,抵御腐朽、无知、无理取闹父母的束缚和戕害。

这一点需要技巧,我们共同探讨。”早年我还加入了这个小组。这里汇聚了形形色色的家庭问题背景下长大的孩子,现在这些人中的一部分也已经做了父母,能否克服来自父母的局限性,不再继续将它加诸自己的孩子身上,决定了他们会成为怎样的父母。“父母皆祸害”中那些真实的吐槽、激烈的控诉,是几乎每个家庭都或多或少会存在的亲子关系隐患的缩影。

老来得女的父亲,在女儿还小时就“定下了一个目标,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能让女儿到国外读书”。父母的这种期望肯定从小就影响了女儿,所以女儿后来果然如父母所望。一旦女儿不能回到他们身边来生活和工作了,父亲就感觉“辛辛苦苦几十年,为别人培养了一个女儿”。我们可以说这位父亲的爱太功利,但做父母的,得做到哪个境界,才能真的放手呢?

去年有一部电视剧叫《小别离》,主演黄磊用一句话概括了这部剧:“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团聚,唯独父母的爱指向别离。”在这场成长必经的别离里,父母不放手,是因为一直以孩子为中心,忘记了家庭中除了孩子还有自己、除了亲子还有夫妻。父母爱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先爱彼此,做最好的自己。不要总说“我们是为了你好”,在一个家庭里,应该让传承自父母的胸襟、气度和教养,成为孩子真正的起跑线。我们已经为孩子做得够多了,在做父母的过程中,更加紧迫的是要做自己,要为自己的将来做好打算,与其老了依靠子女、成为子女的负担,不如依靠自己。

父母之爱,最伟大的不是付出,而是放手。就像一个小小婴孩,从出生时呱呱而泣、嗷嗷待哺,她在我怀里三年,攀援着我,吃饭睡觉欢喜哀乐都要以我为依靠,我却要一点一滴教会她自己去做,慢慢将她从我身上剥离。一开始是物理上的,后来必然是精神上的,让她成为独立自主的人,拥有独立人格的人。我们无论付出多少,都不要让孩子成为自己的目的和工具,寄托和唯一,倚靠和支柱。我们指引孩子前进,但不要把自己的付出作为管教孩子的资本,更加不要以为自己先天地拥有干涉子女生活的权力,不要把孩子的独立要求当成亲情的背叛。

知易行难,讨论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要真正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新闻中的这位父亲,与其采取极端手段,不如积极与女儿沟通,抱着开放的心态主动融入到女儿的生活中去,与时俱进改变自己。黎巴嫩的诗人纪伯伦在诗中写到:

你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

他是生命对自身的渴望而生的子女。

他借你而来,却非因你而来。

他与你在一起,却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他以爱,却不能给他以思想,

因为他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他的身体,却不能庇护他的灵魂,

因为他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的梦境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象他一样,却无法让他变得象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倒退,不会停留在过去。

你是弓,孩子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射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用神力将你拉开,让箭飞得又快又远。

让自己能在射手的手中弯曲而感到喜乐吧,

他爱飞驰的箭,也爱静默的弓。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齐鲁网立场,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杨凡、赵国徽]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网上投稿;请关注齐鲁时评官方微博

李兴会:城市集市,两种文明的冲突该如何统一?

对于被取缔的集市,最重要的一点,是取缔之前,做好摊贩们的疏导分流和满足居民对农副产品的贸易需求。应当通过前期规划合理增设小区农贸市...[详细]
齐鲁网 2017-04-22

刘天放:老年人的尊严与权益,必须靠法规彰显

当然,《条例》还在征求意见阶段,但就内容来看非常符合实际,有不少突破。而即便是获得通过,也要对“老人生活水平不应低于赡养人”这一条...[详细]
齐鲁网 2017-04-22

佘宗明:“北上广”给的焦虑,没必要把它说得绝望

你说不上,为了理想奋不顾身和着眼现实脚踏实地,究竟哪个更好。前者你可以说是“诗和远方”,也可以说成“布尔乔亚式的矫情”;后者你可以...[详细]
齐鲁网 2017-04-22

王彬:玩坏了“小蝌蚪找妈妈”,也揶揄了现实

“也让中国民众认识到张弛有度在子女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孩子玩得太少了,要让他们多玩一玩。”这也是画风突变版《小蝌蚪找妈妈》应该给...[详细]
齐鲁网 2017-04-21

朱永华:“打火夹”无人传承,匠心追求不可丢

视频中的“打火夹”,对于笔者这样50岁以上年龄的人记忆犹新,笔者小时候在乡下,走乡串户挑着担子“剃头匠”,几乎都会这种手艺,热衷享受...[详细]
齐鲁网 2017-04-21

王斐然:七旬老人扮偶筹钱,用尊严诠释人间温暖

每一个事件都是独立而特殊的,不因一时热血而不辨是非,也不因负面的事件而对社会心灰意冷。用最大的善意去面对值得真诚以待的人。对于银丕...[详细]
齐鲁网 2017-04-20

朱永华:共享单车“绑上”儿童座椅,不要只想着“秀”

进入共享单车时代,存在多重安全隐患的儿童座椅不能再成为其“标配”,共享单车更不能再让儿童座椅添乱,奉劝有安装使用儿童座椅冲动的家长...[详细]
齐鲁网 2017-04-20

刘天放:不唯学历和论文的山东职称评定值得期待

而山东的这次职称改革,就是朝着职称评定标准迈向更科学、更合理、更符合实际的正轨上迈出的坚实一步,势必将极大地鼓舞相关人员,以更积极...[详细]
齐鲁网 2017-04-20

鲁曰|陈明利传:天无偏私,仁者爱人

《书》曰:“惟日孜孜,无敢逸豫。”此之谓也。虞舜之徙邓墟,泽及芻荛;召公之治南土,诗颂甘棠。君子之行非止于身,且达于人也。仁者爱人...[详细]
齐鲁网 2017-04-20

张十五:“农民采野草获刑”,民众期待更多细节

“法不强人所难”作为对公民行为最低标准的要求,它应当是一般人可以以较小代价就可以遵守的,如果我们都无法避免秦某这样的违法犯罪行为,...[详细]
齐鲁网 2017-04-20

莫开伟:对在校大学生金融消费需求应有万全之策

为防止在校大学生毕业之后逃避银行债务,可建立严格的大学生信用征信体系,在大学毕业后规定的年限内不及时偿还贷款或故意逃避银行贷款(意...[详细]
齐鲁网 2017-04-19

朱永华:“蹲式窗口”背后有多少丁副市长式思维

这种基于曝光之后的硬件整改,显然并不意味着对群众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的完全转变,关键还在于清除背后的“丁副市长”和对办事群众存在的丁...[详细]
齐鲁网 2017-04-19

宋沅君:说不完的《西游记》,道不尽的“女儿情”

一部电视剧能霸屏30年是不可能了,如果我们怀念杨洁和《西游记》,不过是在怀念属于那个年代的浪漫主义情怀,怀念那种单纯质朴的开创精神,...[详细]
齐鲁网 2017-04-19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