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堂吉伟德:春节饮食的“由余到俭”见证社会变迁

来源:齐鲁网

作者:堂吉伟德

2017-02-02 09:25:02

作者:堂吉伟德

民以食为天。记者走访发现,春节期间,人们在饮食上不再追求“年年有余”,而是“丰俭由己”;人们喜欢现吃现买而很少囤菜,饭菜更加讲究健康和营养搭配。做一顿健康的年夜饭已成为很多家庭的共识。这也反映出人们生活的变化:随着春节肉菜品种越来越丰富、网购越来越便利,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提高,年夜饭有了更多的选择和考量。(2月1日 中国新闻网)

从年年有余要总要留下一点东西,到追求新鲜而讲求健康与营养搭配,从不再杀年猪囤积食品,到自购菜品做一顿丰盛而个性化的年夜饭,从朋友相聚的大鱼大肉,举杯换盏、觥筹交错,喝得昏天黑地,到彼此之间充分尊重意愿,个人自由选择,以茶代酒,文明联欢,从之前大放烟化爆竹以显摆身份和财富,到时下生态和环保过节,过节的方式“由余到俭”已是共象,并成为社会变迁和进步的重要标志。

有比较才有鉴别。感叹年味不足,或者方式变迁者,大多属于年龄比较大的人。他们大多经历了生活比较艰苦时代,对食物有一种天然的恐惧与敏感性,因而吃喝也就成了过年最大奢求。至少在我的印象之中,过节的方式其实很简单,要求也极低,那便是没有油水的肚皮,在过年的时候可以大杀四方,最大化的满足对肉食的饥渴。然后再有一点平时很难见到烟花爆竹,就能在小小的娱乐之中找到快乐。这是一种门槛很低,成本也极低的幸福,因为太容易满足,也就自然过得津津有味。

在一个吃什么食物都特别有味的年代,过年的幸福感、追求感是一种难言的体会,精神层面的享受,主要源于食物的相对充分供给。现在回过头来,所谓的年味,其实就是大家在一起有了更多的吃喝机会与时间,大人与小孩子,一顿年夜饭可以吃上几个小时,遇到串门者的好酒者,还可以从中午吃到晚上,一直到春节联欢晚会结束。不过现在,营养和肉脂过剩的肚皮,对食物已十分析挑剔,从吃饱吃好到吃出营养和健康,过节的方式必然会随着观念的转变,而悄然发生着变化。

当人如同流动的水,社会也从熟悉转让变陌生,外延的形式就必然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其实,所谓的传统更多强调的是内容,而非形式的固守。过节的方式不可能一成不变,也没有绝对的形式限制,今天过节的方式较之于过去,其实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的进步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演变。那些阵规陋习,农耕时代的仪式与风俗,也必然被淘汰出局,而被新的形式与载体所替代。

你会发现,之前圈子很小,内容简单,仪式复杂的过节方式,已被新潮而另类的形式所替代,从足不出户到行程万里,从邻里互访到越洋跨界,从你来我往穷尽热闹,到追求心灵的安宁而独自相处,从亿万人观看且只能观看春晚,到网络与移动工具的多样选择,我们每个人面临的是一个熟悉而又完全陌生的节日,若是你不以改变社会,那么你就必须适应形势,否则“年味不浓”或者“年将不年”的感叹,其实只是怀旧心态下的“为赋新词强说愁”。

否则,你可能会因此发生心态上的变化,甚至变得扭曲而恐惧。比如因为害怕催婚而不敢回家,害怕挣钱太少而不敢返乡,害怕攀比而不敢聚会,全家团圆的春节,没有让你变得兴在奋而是惊恐,没有期待而是逃避。没有了平和的心态,把过节视为“年关“,才是现代人最大的精神悲哀,也是最亟待抛弃的社会习气。因而,我们重新审视”如何过节“这个命题之前,其实更应反思”为何过节“的前提。

春节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主题。全家团圆是春节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是人性追求的目标。无论社会怎么发展,只要有人类和人性,那么这一主题都始终不会发生变化。“有钱无钱,回家过年“说的就是这个理,抛却一切功利的念想,摆脱一切形式的束缚,让心灵和思想回归于本源,实现对内容尊重和目的追求,心灵才会找到幸福与和谐,节日才会过得快乐而愉悦。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齐鲁网立场,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杨凡、赵国徽]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网上投稿;请关注齐鲁时评官方微博

刘天放:村自制“八项规定”使移风易俗更见成效

淄博市张店区沣水镇张炳村在办理红白事上的“八项规定”,就很值得借鉴,把红白事的细化标准交由村红白理事会处理,才能真正减轻村民的经济...[详细]
齐鲁网 2017-02-02

刘天放:避免单车成城市“牛皮癣”需凝聚共识

而事实上,共享单车能否说是共享经济模式,业内依然有着不小的分歧;正处于探索期的共享单车也存在一定的争议。有争议不怕,合理规划,科学...[详细]
齐鲁网 2017-02-02

刘天放:“小鲜肉”演技群像搅乱影视江湖何时休

2016小鲜肉、流量担当们主演的电影票房扑街,很多IP大剧收视率与口碑双输就是证明。小鲜肉们正在毁掉中国影视剧,要知道,虚的、假的、烂的...[详细]
齐鲁网 2017-02-01

朱永华:从戏曲广播操成“网红”中拓宽发展思维

尤其是传统戏曲中的“唱念做打”,既源于生活,又经过高度的艺术夸张与凝练,更显的唯美柔雅、铿锵山河。没有对戏曲的全神投入与着迷,是很...[详细]
齐鲁网 2017-02-01

胡春雨:鸡年春晚,刻录中华文化的“中国美”

中国美,可以美化中国人的心灵;中国风,可以树立中国人的自信。一部戏曲连唱,以京剧为干串烧了多个传统剧种;几十位武术冠军的联袂演出,...[详细]
齐鲁网 2017-01-31

朱永华:被爸妈唠叨的“年味”更值得我们珍藏

无论是声称被“嫌弃”的大学生,还是抱怨“喊不动”的家长,其实既是在“秀亲情”,更是在“晒幸福”,这种体现在大学生家庭中特有的锅碗瓢...[详细]
齐鲁网 2017-01-31

刘天放:豪爽的山东人最能喝,却也要量力而行

豪爽的山东人被评了个喝酒“冠军”挺有意思,但也别总是引以为豪,说明山东人豪爽的同时,也要注意喝酒的害处。喝酒是一种超脱、一种释放、...[详细]
齐鲁网 2017-01-31

朱永华:让传统春节成为化解矛盾的“溶解剂”

法律不会迁就,民意更不会容忍,终结过年呈现的这类极个别杂乱音符,除了提升全民文明素质之外,也提醒基层政府相关部门关注平日里群众矛盾...[详细]
齐鲁网 2017-01-30

刘天放:山东退出“除夕污染最重城市”令人欣慰

政府部门的宣传起到了很大作用。城市文明当然离不开法律的强制,有些城市就发布了“禁放令”,但在喜迎新春佳节的时候,禁止不如引导,山东...[详细]
齐鲁网 2017-01-30

刘天放:抢“头炷香”式祈福不如“闻鸡起舞”

烧头香,只不过是习俗而已。如何把握就必须有一个分寸,既不能盲目跟风,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有这样的风俗在,年俗就多了一种,年味儿就更浓...[详细]
齐鲁网 2017-01-29

刘天放:中国春节变“全球黄金周”鼓舞人心

在出国出境游的时候,也一定要注重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杜绝一些令人诟病的不文明行为,消除由于误解造成的不良影响,以让世界更真实地了解...[详细]
齐鲁网 2017-01-28
朱永华:春晚相声《新虎口遐想》更值得“遐想”

朱永华:春晚相声《新虎口遐想》更值得“遐想”

新《虎口遐想》无疑是当下相声艺术中的一缕清风,如何让相声艺术既摆脱低俗肤浅又能针砭时弊,辛辣中又经得起咀嚼,令人开胃舒畅振奋精神,...[详细]
齐鲁网 2017-01-28

刘天放:让春节这一“文化符号”回归本源

过好春节,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加浓浓的年味儿,对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让年味儿更浓,就应该弘扬优秀的...[详细]
齐鲁网 2017-01-27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