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刘天放:“小鲜肉”演技群像搅乱影视江湖何时休

来源:齐鲁网

作者:刘天放

2017-02-01 09:53:02

作者:刘天放

最近一段时间,老戏骨陈宝国、成龙、宋丹丹、张康尔,演艺界人士崔健、小宋佳、于震、何赛飞、袁立、吴京等,编剧导演如李安、冯小刚、张纪中、尔冬升、赖声川、郭靖宇、高满堂、汪海林等,一大批“大咖”纷纷出来痛批一些仅靠颜值缺乏演技,不思进取的年轻演员,这些“小鲜肉”滥用替身、数字台词、耍大牌、要天价片酬,扰乱影视剧市场。这些档期短、片酬畸高、念不好台词、大用替身、被宠坏了的“鲜肉”们遭到大咖们的集体声讨,是因为这些小鲜肉的行为不仅败坏了风气,也严重影响了影视剧的健康发展,很多年轻演员天价片酬的现状和影响都是恶劣的。

很多网友调侃说当前中国的影视剧已死,盖因绝大多数明星都是靠颜值混饭吃,而不是再靠演技。影视剧不会死,但演员仅靠颜值不拼演技,确属事实。这是一个演艺界只看脸蛋儿不看演技的一段日子。可无论如何,就算颜值高的明星,也得靠演技吃饭,否则就不会走很远。

是的,如今是谁长得好看谁就接戏多片酬高,备受追捧。可问题是不少“小鲜肉”凭颜值高,就对演技不管不顾。据称有些小鲜肉连台词都不背,把对戏交给助理,迟到早退耍大牌家常便饭,随意搭词,很难拿出演技的“干货”。市场追逐小鲜肉的后果就是片酬一再突破新高,天价片酬挤占了制作成本,也使影视剧陷入窘境。李。粉丝经济时代,资本方为吸引特定观众,启用人气较高的小鲜肉本无可厚非,只要能支付高额的片酬而压缩制作成本就行。然而,付给小鲜肉那么多钱,其他方面的开支就不得不缩减。那些拼颜值的小鲜肉就是不提高演技,除了其“死党”,其他人并不认可其演技,其表演频频令观众失望甚至愤怒。仅靠暂时不错的票房?谁都懂那“票房”是怎么回事。

有颜值的年轻演员初次登台会使观众眼前一亮,可一旦颜值用尽,需要表演功夫的时候,再仅靠颜值吃饭就会露馅儿。对演员而言,演技才是王道。演技好,既是对职业素养的展现,也是对观众的尊重,更是职业精神的体现。如果不具备演技实力,而是敷衍了事,毁掉的不仅是自己的名声,而且是整个演艺市场。因此,小鲜肉这种“低档快餐”在被商业价值榨干用尽后,势必被淘汰。

所以,靠演技吃饭的共识需要达成。一个行业的风气,需要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演好一部戏必须读好多书,以了解与其相关的历史背景、文化习俗等。老一辈演员如李雪健、王刚、六小龄童等这些“老戏骨”的颜值并不高,但就是靠着扎实的表演和宽厚的知识作为底蕴,能把自己表演的角色演绎得出神入化。李雪健演的宋大成没人不说好;王刚演的和珅王刚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六小龄童演的孙悟空谁能超越?姜文、葛优、黄渤也不靠颜值,可人家都是大明星。就是高颜值的陈道明、刘晓庆、陈宝国、章子怡等也个个堪称演技派。没有踏实的前期准备,就不会有形神兼备的后期效果。表演中敷衍了事,观众一眼就能看出来。

如果本身基础就不太好,拍摄前还不认真准备,拍摄时不全身心投入,表演能合格才怪了。小鲜肉受宠,就是利用其粉丝效应,以博得关注。年轻演员底子薄、读书不多可以理解,但要是后天还不努力,就说不过去了。小鲜肉没演技也属正常,但只要肯学习、苦练功、多下基层体验,慢慢就会上道。空洞的眼神、浮夸的表情、僵硬的肢体动作,像小学生背课文一样的台词,构成了银屏上“小鲜肉”的演技群像,接下来便是观众的如潮差评。

那么看脸时代,没有小鲜肉的作品就不受欢迎吗?当然不是。前阶段《中国式关系》和《小别离》等不靠小鲜肉而靠演技的作品,能获得好评就是有力的证明。所以,靠颜值恶性循环的影视剧时代不能走得太远。如果形成风气,非但演技派不吃香,还将使影视剧陷入平庸作品泛滥的境地,可见,还是要靠作演技说话。去年,小鲜肉作品的热度已呈逐渐下降趋势,连不靠谱的票房都打脸了。2016小鲜肉、流量担当们主演的电影票房扑街,很多IP大剧收视率与口碑双输就是证明。小鲜肉们正在毁掉中国影视剧,要知道,虚的、假的、烂的等,终究不会支撑多久。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齐鲁网立场,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杨凡、赵国徽]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网上投稿;请关注齐鲁时评官方微博

朱永华:从戏曲广播操成“网红”中拓宽发展思维

尤其是传统戏曲中的“唱念做打”,既源于生活,又经过高度的艺术夸张与凝练,更显的唯美柔雅、铿锵山河。没有对戏曲的全神投入与着迷,是很...[详细]
齐鲁网 2017-02-01

胡春雨:鸡年春晚,刻录中华文化的“中国美”

中国美,可以美化中国人的心灵;中国风,可以树立中国人的自信。一部戏曲连唱,以京剧为干串烧了多个传统剧种;几十位武术冠军的联袂演出,...[详细]
齐鲁网 2017-01-31

朱永华:被爸妈唠叨的“年味”更值得我们珍藏

无论是声称被“嫌弃”的大学生,还是抱怨“喊不动”的家长,其实既是在“秀亲情”,更是在“晒幸福”,这种体现在大学生家庭中特有的锅碗瓢...[详细]
齐鲁网 2017-01-31

刘天放:豪爽的山东人最能喝,却也要量力而行

豪爽的山东人被评了个喝酒“冠军”挺有意思,但也别总是引以为豪,说明山东人豪爽的同时,也要注意喝酒的害处。喝酒是一种超脱、一种释放、...[详细]
齐鲁网 2017-01-31

朱永华:让传统春节成为化解矛盾的“溶解剂”

法律不会迁就,民意更不会容忍,终结过年呈现的这类极个别杂乱音符,除了提升全民文明素质之外,也提醒基层政府相关部门关注平日里群众矛盾...[详细]
齐鲁网 2017-01-30

刘天放:山东退出“除夕污染最重城市”令人欣慰

政府部门的宣传起到了很大作用。城市文明当然离不开法律的强制,有些城市就发布了“禁放令”,但在喜迎新春佳节的时候,禁止不如引导,山东...[详细]
齐鲁网 2017-01-30

刘天放:抢“头炷香”式祈福不如“闻鸡起舞”

烧头香,只不过是习俗而已。如何把握就必须有一个分寸,既不能盲目跟风,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有这样的风俗在,年俗就多了一种,年味儿就更浓...[详细]
齐鲁网 2017-01-29

刘天放:中国春节变“全球黄金周”鼓舞人心

在出国出境游的时候,也一定要注重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杜绝一些令人诟病的不文明行为,消除由于误解造成的不良影响,以让世界更真实地了解...[详细]
齐鲁网 2017-01-28
朱永华:春晚相声《新虎口遐想》更值得“遐想”

朱永华:春晚相声《新虎口遐想》更值得“遐想”

新《虎口遐想》无疑是当下相声艺术中的一缕清风,如何让相声艺术既摆脱低俗肤浅又能针砭时弊,辛辣中又经得起咀嚼,令人开胃舒畅振奋精神,...[详细]
齐鲁网 2017-01-28

刘天放:让春节这一“文化符号”回归本源

过好春节,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加浓浓的年味儿,对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让年味儿更浓,就应该弘扬优秀的...[详细]
齐鲁网 2017-01-27

刘天放:让年夜饭回归亲民朴素,尽吹正气清风

今年的年夜饭预订还是受到了影响,如此多的中高档酒店、饭店悄然刮起“降价风”,这在近年来还算不多见。不少市民吃年夜饭从“下馆子”回归...[详细]
齐鲁网 2017-01-26

殷建光:保护“春晚”版权助力春节文化传承发展

保护“春晚”版权能够吹响保护春节文化冲锋号。一方面,从国家层面,要引领各级文化部门,保护好具有本地特色的传统春节文化,这种保护,是...[详细]
齐鲁网 2017-01-26

堂吉伟德:火爆的高端白酒当有“走不出去”的忧思

仅仅以国内市场为主,而没有实现全球化,这对一个行业来说,其实是最大的败笔。表面上看,从啤酒、果酒、黄酒、白酒、葡萄酒和红酒,国产品...[详细]
齐鲁网 2017-01-25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