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朱永华:对VR眼镜与黄片成“标配”的法理思考

来源:齐鲁网

作者:朱永华

2017-01-08 20:55:01

作者:朱永华

近日,19人因卖VR眼镜赠送淫秽视频被深圳检方批捕一事引发社会关注。昨日,记者探访发现,在网上众多网店中,购买VR眼镜获赠黄色视频几乎成为行业潜规则,一些商家以“VR眼镜可提升看片感官”为噱头进行炒作,并称这些涉黄视频中包括2D、3D和360度全景视频,甚至有卖家承诺可以加群“包(片源)永久更新”。对此,法律界人士指出,买卖双方或因涉嫌传播淫秽物品将受到相关惩处。(1月7日《北京青年报》)

随着各种视听技术的进步和播放设备的日新月异,给人们带来的感官体验也是越发新奇,稍微留意就不难发现,无论从最原始的纸质印刷,还是伴随着电影电视、录音录像尤其是互联网视频影像的发展普及,几乎在每一项感官和视听技术产品的使用发展过程中,都无法回避色情内容的融入,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下,无论法规制度对这些内容持何种态度,都无法拒绝人们轻松获取,而且出于执法技术、成本等条件的局限,虽然打击力度声势浩大,想完全杜绝色情内容在互联网上出现乃至蔓延,基本无法如愿。

带有感官刺激的色情内容为何能够与视觉技术相伴相随,非但禁而不止反而能够层出不穷,根本原因就在于有强大的社会和市场需求,而这种需求又与人性的本质关系密切,古人又云“食色性也”,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生活满足之后,出于道德法制对实际行为的约束,人们无法也不可能从实际行动中得到色与性的满足,但心理上对色与性的渴望却变得更加强烈,更希望通过感官刺激来获取心理上的满足,而这一欲望又与所受到的教育、学历、职业甚至社会地位并不存在必然关联,以至于无论底层百姓还是政府官员乃至大学教授,在实际行为尊重甚至恪守道德法规的同时,也会难以控制心理和感官上的色性欲望。应当说,这种单纯出于满足色性幻想的心理行为,完全属于成年人正常应有的生理反应,既无损道德更不违法,而现代视听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像VR这样3D效果明显且现场感十足的视屏技术,更为让人们的“性幻想”获得巨大满足。因此,商家在出售VR眼镜商品时,将色情视屏作为“标配”,更不值得奇怪。

需要思考的是,对于这种单纯满足成年人“性幻想”的色情影像制品,法律是否一定就该“零容忍”,是否可以通过某种分级规范来进行疏导。在世界很多禁止实际肉体交易的国家,在将“妓院”明确视为非法的同时,却并不禁止色情产业的发展,比如日本、韩国美国等,在美国联邦所有的州中,除了其中一个州允许“妓院”合法存在之外,其他各州均不允许“嫖娼卖淫”,但全美都没有禁止色情影像制品的合法销售。而我们的邻国日本更是如此,在对宾馆酒店不断进行“扫黄”的同时,合法的色情AV产业居然“闻名世界”。即便如此,日本现代社会的男女关系也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么“混乱”。

这些国家还有一个共同点,在允许色情产业尤其是色情影像制品合法存在的同时,对于影视剧中的暴力、血腥等镜头的尺度却控制严格,稍微有超越尺度的暴力镜头,便被划入“儿童不宜”。而我们国家在严禁“暴露”镜头的同时,对暴力镜头的渲染却几乎没有限制,甚至连“手撕鬼子”都能堂而皇之登上卫视频道,全然不顾这些血腥镜头对于青少年的危害与影响。另外,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法律对“嫖娼卖淫”“色情影像”严厉禁止的同时,却将社会普遍存在的未婚同居、婚内出轨甚至“约炮”滥性等划入“道德范畴”,以至于坊间流传着“只许做、不许看”的调侃,这样的法治理念是否科学,着实有待商榷。

作为成年人,性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色情影响的免疫力不比任何国家公民的素质差,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地球村”环境下,几乎没有成年人不接触过色情影像制品,很多人也只是将观看色情影像作为私密生活的“调剂品”,排除未成年人之外,色情制品能够给成年人群体造成的影响和危害,远比各种暴力犯罪影像制品低于很多。面对社会开放且对色情制品的早已“见怪不怪”,全面围剿和严厉打击,非但难以清除,反而占用了庞大的警力和法律资源,不但在实际执法实践中滋生诸多负面问题,也让是否违法变成了“运气”,更让人们对法律的公平性产生怀疑。

是如此,以笔者看来,我们是否可以采取以疏代堵的法治理念,将丰富成人“性幻想”的色情影像制品、出版物等于现实社会的嫖娼卖淫等实际行为区别开来,允许想、允许看,把惩治的重点放在“实践行为”上。同时,加快音像制品及电影、电视的“分级”改革,把成年与未成年人在精神文化方面明确分开,既有“共同车道”也能“各行其道”,如此,岂不更通畅?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齐鲁网立场,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杨凡、赵国徽]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网上投稿;请关注齐鲁时评官方微博

石敬涛:“木桶理论”视角下的“城市竞争力”

如果对于这些“最短板”长时间的漠视,即使诸如GDP、城市硬件建设等最长板长到无限之长,那么那只“木桶”里的幸福之水将注定永远不会装满...[详细]
齐鲁网 2017-01-07

刘天放:给幼儿教师涨“五险一金”就让家长买单?

虽然有些幼儿园并非公办,但如果是公办幼儿园,就该给予其更多的资金投入。当然,也不是什么都必须从地方财政中出,但像给幼儿教师增加“五...[详细]
齐鲁网 2017-01-07

刘天放:历史绝不能当娱乐,抗日神剧当休矣

抗战的胜利是靠鲜血和生命拼出来的,绝非像某些影视剧中描写的那样轻松。由此,从源头上堵住抗日神剧的泛滥,就要靠严格把关,使抗日神剧不...[详细]
齐鲁网 2017-01-06

刘天放:缺乏操作性的“彩礼标准”不如不出台

河南濮阳台前县出台的婚礼“指导标准”,出发点是好的,但操作起来难度很大。结婚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而一些不良的消费观念至今未除,...[详细]
齐鲁网 2017-01-05

朱永华:让父母为彩礼“背账还账”才是陋习根源

在中国乃至世界很多国家传统的婚姻文化中,男方向女方家庭赠送彩礼,或是女方家庭主动向男方索要彩礼,都是必不可少的习俗程序,彩礼的形式...[详细]
齐鲁网 2017-01-05

刘凤敏:母亲做的腊八粥,让我们沉醉整个冬天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祭灶天……”一首质朴的北方民谣让人听来无限亲切,给刚进腊月的...[详细]
齐鲁网 2017-01-05

邓海建:站上“云端”也难解背后的流动性难题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今年的春运抢票之所以槽点满满,是因为加价抢票平台,把网络抢票人群活生生区隔成了“付费玩家”和“免费玩家”:掏钱...[详细]
齐鲁网 2017-01-05

刘颂寒:高中变成中专,谁来唤醒装睡的学校?

究竟是学校的忽悠技术高超,还是报名的学生不能分辨,或者是教育部门的监管失责呢?保证学生的权益,就应该教育部门的守土有责,对类似的情...[详细]
齐鲁网 2017-01-05
刘凤敏:大明湖全面免费,还需算好“明白账”

刘凤敏:大明湖全面免费,还需算好“明白账”

从培育旅游产业的角度来说,无论是凤凰古城、草原天路及时“止损”恢复免费,还是大明湖直接从门票经济宣告免费,都是对旅游市场的作出的最...[详细]
齐鲁网 2017-01-04

刘义杰:每秒40万次“云查询”缓解不了一票难求

截至目前,日售票量最高为12月23日,当天发售车票1167.2万张,其中互联网渠道855.6万张,比去年春节最高峰还多了213万张。12306被誉为世界...[详细]
齐鲁网 2017-01-04

刘天放:增选“院士”,请无关人员别来凑热闹

两年一度的两院院士增选工作新年伊始正式启动了。“院士”在我国象征着学术上的最高荣誉,也是体制内享有的最高学术头衔。虽然普通人对此并...[详细]
齐鲁网 2017-01-04

朱永华:给汽车建桥铺路,不能让单车无路可走

很显然,无论共享单车如何蜂拥而至,也无论人们怎么信奉绿色出行喜爱骑单车,自行车在城乡交通工具中永远都可能是“打酱油”的,甚至不排除...[详细]
齐鲁网 2017-01-04

刘天放:成为生意的“马拉松”怎能不变味儿?

值得注意的是,马拉松赛目前成了一个地方展现政绩的活动。马拉松办得越红火,知名度就越高,随之而来的就是论功行赏,因为各地都要靠这种大...[详细]
齐鲁网 2017-01-04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