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我来说说 复制链接 2014-05-31 08:37:05
作者:付彪
今年5月31日是第27个世界无烟日,今年的主题是“提高烟草税、保护下一代”。5月28日,长沙市疾控中心发布2013年针对千名学生吸烟相关行为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37.4%的接受调查高中生尝试过吸烟行为,且约一成的被调查对象在6至9岁就开始尝试吸烟,值得各方警惕。(5月29日长沙晚报)
“吸烟有害健康”,可谓尽人皆知,然而现实中许多人往往难以抗拒香烟的诱惑,特别是初中生这支“候补”队伍正日渐增长。这不能令人堪忧。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身体的各生理系统、器官尚未成熟,易于吸收毒物,不仅会损害生长发育,而且还会影响学习和品德培养,危害远比想象中大。有资料显示,青少年一旦尝试“第一根烟”,80%的将与烟相伴终生。
“候补”烟民的产生,固然有其滋养的土壤和环境。家长成天陶醉于吞云吐雾,孩子就不免跃跃欲试;老师嗜好吸烟,学生就免不了模仿;还有社会“大环境”,如公共场所到处有人吸烟、人际交往中相互递烟、烟草广告、影视中吸烟镜头等等,都会对青少年产生影响。如何让青少年远离烟草,控制和减少青少年吸烟行为,笔者认为,有关方面必须采取刚性约束。
其一,加大对烟草的征税力度。这是最受专家认可的控烟手段之一。据悉,香港于2009年将烟草税增加五成后,青少年吸烟率由2008年的6.9%,降至2010年底的3.4%,吸烟青少年减少13000多人。世界卫生组织基于2012年的数据估算称,如果各国将烟草税提高50%,未来3年内全球吸烟者数量将减少4900万,吸烟导致的死亡人数也将减少1100万。
其二,硬化公共场所禁烟措施。现在,全国各地都不乏这方面的禁令,但缺乏的是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和严厉的处罚措施。落实“禁烟令”,就要像抓旅客乘飞机、座高铁那样,制订约束性的法规,采取必要的强制性措施,保证“公共场所禁烟”真正推下去。同时,加强对学校周边的商店、超市、烟草售卖点的监控,对向未成年人售卖香烟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第三,强化社会控烟环境建设。家长和老师要经常对孩子进行吸烟有害的教育管理,增强他们抵制吸烟的“免疫力”,并力争做到不在孩子面前吸烟,以避免“榜样”的诱导作用。电影、电视、网络媒体和中小学校在防范青少年吸烟上还应做出更大的努力,譬如禁播吸烟镜头、播放禁烟公益广告、开设专题讲座等,传播正能量,干预青少年对“第一根烟”的接触。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我国作为签署联合国《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缔约国,只有采取超常措施,通过刚性约束,才能让广大青少年远离烟草,才能在禁烟工作上取得实效。
齐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