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殷建光
正月初五下午,交警一大队民警孟庆跟几位同事像往常一样在路上巡逻,发现一位穿着羽绒服的老人俯卧在地上,帽子已经掉落。过往行人很多,却没人敢扶。民警想都没想,一个箭步冲到老人身边,一看老人摔得满脸是血,立刻拨打“120”,并慢慢将老人扶了起来。跟小品中巧合的是,救护车到来之前,昏迷的老人渐渐苏醒过来,指着一位戴眼镜的民警就说了一句话:“小伙子你怎么撞我?”这句话令民警哭笑不得。“大爷啊,不是我们撞的你,我们从这路过,看到你摔倒了,把你扶起来了。”孟庆说,执勤时都随身携带执法记录仪,整个经过都在记录仪中一清二楚,这才得以还民警清白。事后经了解得知,老人并不是想讹人,只是事发突然,确实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晕倒了,只是随口问了一句,当得知是几位交警救了自己后,老人也表示感谢。“老人当时处于半昏迷状态,我问他家在哪里,有没有孩子的电话,但老人迷迷糊糊,口齿不清几乎说不出话来。”孟庆看到老人伤得不轻,就没有做太大挪动,一直等到救护车过来后,又帮忙将老人送上救护车。(2月9日新华网)
阅读报道,我们不难看出,“你怎么撞我”是老人的迷糊话,老人清楚了,一切误会就都化解了。
面对这个“你怎么撞我”,或许,一些论者会根据惯性思维说老人如何如何本能的就认为别人不好;进而分析,人们如何如何道德底线失落,从而,激发起人们对社会公民道德素质的愤愤不平,这也是现在经常见到的一种新闻舆论现象。
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舆论工作容易出现两个错误,一个错误是无限拔高,这个我们很熟悉。另一个错误就是“无限拔低”,这个说法可能是新鲜的,但是,这个现象却很普遍,发现一点负面现象,就添油加醋的无限扩大影响,以引起人们的注意,打造负面新闻的轰动效应。而且,现实中,一些别有用心者,甚至抓住了这个潜在的趋势,故意打造负面新闻,以求达到自己的功利目的,这是必须引起我们注意的。
如果说,无限拔高,有撒谎的嫌疑,但那毕竟是善良的谎言,还有情可原。但是,“无限拔低”则是卑鄙的谎言,不能原谅,因为这是无限拉低社会道德底线,很容易造成社会道德恐慌,影响人们对社会信心,尤其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估量。
比如,今天这个新闻,如果我们实事求是的去评论,老人摔倒难免糊涂,这是对老人的客观分析,也是对社会的道德拯救,如果我们非得从道德底线失落去分析,那面,对老人是冤枉,对社会是一种道德打击,而且这种评论本身也失去了评论的道德坚守。
我们应该允许公民糊涂,我们应该懂得客观评价,我们千万不能无限拔低,无限拔低的后果,就是越来越低。
齐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