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陆旸: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来源:中国经济网-首页-国家经济门户-理论前沿

作者:

2023-02-15 22:11: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发展是硬道理,人才是关键。改革开放后,我国抓住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较高的有利时期,对传统经济体制进行深入改革,破除阻碍劳动力流动的制度障碍,充分利用人口红利优势,推动经济腾飞。新时代新征程,我国仍然具有人口总量规模优势,面对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趋于下降的新形势,必须促进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丰富优质的“第一资源”。

客观看待人口结构变化

劳动力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研究显示,我国改革开放及其带来高速增长的时期,与人口转变的一个特殊阶段是高度重合的。1980年至2010年,中国的15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以年平均1.8%的速度增长,而该年龄之外的依赖型人口则基本处于零增长状态。两类人口增长形成的这种剪刀差态势,同时也表现为人口抚养比的持续下降,创造了一个人口机会窗口,其对经济增长产生的正面促进效应,即所谓的人口红利。这种人口结构可以为经济增长带来三个优势:一是劳动力供给持续增加;二是快速的物质资本积累;三是人力资本得到提高。根据增长核算理论,经济增长潜力的主要动力来源是:劳动力供给、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前3个供给侧生产要素均与改革开放后很长一段时期我国的人口结构优势相关,这些因素共同发挥作用,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经济高速增长。

要看到的是,人口结构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2010年之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开始持续下降,与此同时,老龄化程度却在不断加深。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亿以上,占总人口的14.2%。根据相关测算,我国将在2025年左右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2035年左右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对于当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变动趋势和人口老龄化加快的情况,需要全面客观看待。首先,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和人口老龄化是现代人口转变的必然结果。当今世界,除少数移民型国家外,多数已完成人口转变的低生育率国家普遍经历或即将经历劳动年龄人口不断下降的过程。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次,到目前为止,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仍然较高。积极应对劳动年龄人口的变化,应统筹考虑规模和结构的变动特征,把关注点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把握机遇,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效推动人口变动与经济社会长期协调发展。

创造人才红利的着力点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需要依靠更高的生产效率而非投入更多的传统生产要素,更为重视劳动力质量,需要把人才资源“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在经济学中,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表现为蕴含于人身上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以及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可视为简单劳动的“倍乘”,能够有效弥补劳动力减少带来的供给侧生产要素投入不足。同时,人力资本也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拥有大量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的人才是推动我国技术进步和研发创新的关键。踏上新征程,我们要把提升国民素质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体系,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加快推进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创造人才红利,要提高人口健康素质。要注重劳动者身心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大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改善学校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既要注重新增劳动者素质,又要注重提高在职劳动者素质,让人们健康成长、健康工作,推动人口和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创造人才红利,要优化教育质量。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积累人力资本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要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注重教育资源的公平性,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一是要遵循人力资本提升规律,持续提高教育普及水平、全民受教育程度,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要加强各个教育阶段的通力合作,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积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协调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建设目标明确、层层递进、多元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三是要注重教育资源的公平性。要促进教育公平,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要积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更新理念、变革模式、完善治理、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形成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

创造人才红利,要重视关键领域人才培养。一方面,要培育创新型人才。加强人力资本积累,必须提升人才质量、优化人才结构,打造高水平的人才队伍。要加速科技人才集聚,通过提升创新型人力资本,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另一方面,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

创造人才红利,还要为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条件、营造环境,努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是转变发展方式还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都要靠人才,这就要求健全高端人才和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我们既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形成崇尚科学的风尚,逐步完善各类产权保护制度,落实科研人员激励政策,激发和释放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活力,还要建立开放、包容的人才流动机制,促进创新型人力资本要素的流动,鼓励知识交流和正溢出,从而更好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创造力。同时,要适应人口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智力劳动占比上升的趋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使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更加匹配,充分发挥各层次劳动力作用,努力形成人才成长、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让我国的人才红利越来越厚实。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陆旸)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网上投稿;请关注齐鲁时评官方微博

刘振中:如何认识现代化产业体系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标志,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逐步建立...[详细]
2023-02-15

【地评线】金羊网评: 灯火团圆时,家国更美好

在陕西西安,浏览大唐盛景,见证商业繁华与文化景致相交汇;四川省华蓥市华龙街道举办趣味活动“接力运粮”,绘就人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详细]
中国经济网-首页-新闻-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2023-02-05

【网络中国节·元宵】东湖漫评:佳节情浓,中国可期

[责任编辑 张玲][详细]
中国台湾网-新闻中心-时政新闻 2023-02-05

求是网评论员:凝心聚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1月31日,中共中...[详细]
求是网客户端-网评 2023-02-05

求是网评论员:开辟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详细]
央视网-新闻-视频 2023-02-05

未来漫评:人月两团圆,家国共情怀

逛庙会、踩高跷、走百病……从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中,我们看到了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吃一碗寓意“团圆和美”的汤圆,庆祝过去一年取得的丰...[详细]
国际在线-新闻-滚动 2023-02-05

【地评线】桂声漫评:“闹”完元宵迎春光,“卯”足干劲再出发

年年岁岁,今又元宵。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灯火辉煌处悬着各类有趣的灯谜,家家户户吃着团圆幸福的汤圆...[详细]
海客新闻客户端-推荐-列表 2023-02-05

“脱钩断链”行不通,深化合作是出路(钟声)

中美两国经济深度融合,既脱不了钩,也断不了链。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应以深化合作来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近年来,美方沉迷于通过...[详细]
人民日报 2023-02-02

国际热评:美国打压中国企业将先打痛自己

中新网北京2月1日电近日,拜登政府正考虑以所谓的“国家安全”为由,切断美国供应商与中国华为公司之间的所有联系。这种泛化国家安全概念、...[详细]
中国新闻网-滚动新闻 2023-02-02

【地评线】荔枝网评:首月“开门红”,传递复苏上扬“好势头”

今年以来,经济各领域展现出了振奋人心的复苏气象。1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PMI...[详细]
荔枝新闻客户端-头条 2023-02-02

【地评线】中安时评:厚植营商沃土,让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迸发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赖以生存的土壤,营商环境越优,企业发展就越加充满活力,经济社会发展前景就愈发光明。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产...[详细]
中安在线-中安时评-地评线 2023-02-02

【地评线】太阳鸟时评:春耕备耕凝动能 播种田野新希望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做好春耕备耕工作提出要求,明确“二月初有关部门要作全面部署,层层压实责任,不误农时抓好春耕备耕,为提升粮食稳...[详细]
四川新闻网-太阳鸟时评-地评线 2023-02-02

凝聚实施“乙类乙管”强大合力

分类管理是我国传染病防控的策略,依法科学管理是我国应对传染性疾病的基本原则。从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详细]
人民日报 2023-01-08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