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王兴平:“动态清零”是事关全局和长远的“大仁政”

来源:网信中国

作者:

2022-06-15 22:11:06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尤其是进入今年以来,围绕坚持“动态清零”还是选择“放开躺平”,一直是网络热点话题,也是美西方和国内外别有用心之人对我们党和政府抹黑攻击的焦点问题。近期,全国疫情形势整体保持平稳,大上海保卫战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这些成效的取得来之不易、举世公认。实践充分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要求,就一定能够取得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

坚持“动态清零”,是党中央立足国情,在科学认识病毒传播规律、全面总结我国防疫经验的基础上,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确立的当前疫情防控总方针。面对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世界各国都没有只有利没有弊的万全之策。如何才能科学有效地制定防疫政策,关键是要把握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短期和长期的关系,算大账、算总体账、算长远账、算生命账,进而作出对人民负责、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正确决策。1953年,毛泽东同志在出席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时,深刻阐述了“大仁政”和“小仁政”的道理,强调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两者必须兼顾,不兼顾是错误的,那末重点放在什么地方呢?重点应当放在大仁政上。当前,我们党和政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举措,就是事关全局和长远、为着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仁政”。

中国人常讲“人命关天”。在疫情防控中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既是中华民族“以民为本”深厚历史基因的传承,更是由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所决定的。与西方国家的抗疫政策不同,我们首要考量的始终是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国有14亿多人口,其中抵抗力弱的“一老一小”占了36.65%,而且社会医疗资源总量紧缺、地区分布不平衡,加上当前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隐匿性高,如果放松防治,疫情必然会大规模迅速蔓延,导致医疗卫生资源严重挤兑,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将受到严重威胁,经济社会发展也将受到严重冲击。据《自然·医学》杂志近期刊发的研究报告预测,中国如果放弃“动态清零”,将在6个月内快速引发全国“疫情海啸”,造成1亿多人确诊,270万人转入ICU,导致160万人死亡。“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仅仅就挽救众多生命这一点,坚持“动态清零”的意义就不可估量。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最大发展中国家,我国新冠肺炎感染率、死亡率均保持全球最低水平。反观国外,据世卫组织估计,2020年至2021年两年间,新冠肺炎疫情所致超额死亡人数达1490万。截至今年5月底,美国累计8500多万人感染、100多万人死亡,累计确诊人数约为人口总数的1/4,大约每330人中就有1人死于新冠肺炎,而我国内地这一比例约为1/6300,每27万人中有1人。事实胜于雄辩,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动态清零”,是守护亿万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最佳选择,是维护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关键抉择。

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和科学依据。疫情不同于普通疾病,古今中外,及时发现传染源、坚决阻断传播链条、快速有效防治救治都是应对疫病蔓延的重要手段。《汉书·平帝纪》记载,元始二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清代宫廷中设“避痘所”隔离感染天花者,规定在隔离九日后亲人才可探视。1910—1911年,我国东北地区鼠疫大流行,当时主持东北防疫的伍连德通过一系列隔离防疫手段,有效地平息了疫情。从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践看,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汉暴发,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坚决采取迅速封城管控措施,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胜利。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21年8月,我国开启全链条精准防控的“动态清零”,以最小成本取得防疫最大成效,有效遏制了疫情大面积蔓延。今年以来,深圳3月暴发疫情后,严格实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很快就恢复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上海4月13日单日新增病例一度达到2.7万例,全市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目前已进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北京4月22日新一轮疫情发生以来,由于采取坚决有力的管控措施,一度进入攻坚扫尾阶段,近期因“天堂超市酒吧”再次引发聚集性疫情,目前正以最快速度阻断疫情传播链条,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歼灭战。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动态清零”能够以最小成本、最短时间控制住疫情,是借鉴历史经验、体现科学规律、符合工作实际的。

抗疫管控措施虽然会造成人民群众一时的生活不便和影响经济正常运行,但放任疫情发展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和不可估量的损失。事实上,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因为“躺平”而恢复经济。一些国家选择放开防控、“与新冠共存”,恰恰是由于前期未能及时有效控制疫情,失去了“动态清零”的机会,是一种被迫“躺平”的无奈之举。今年第一季度,美国GDP折合年率下降1.5%,选择“躺平”和“共存”政策,显然没有带来预想中的积极效果。当前,我国经济虽然面临下行压力和严重挑战,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坚固。2020年中国率先稳控疫情,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经济增速位居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

民生无小事,安危系于心。前不久,党中央明确提出了“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工作要求,并且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只要全党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同舟共济,团结一心、扎实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抓好疫情防控不放松、不懈怠、不厌战,推动稳岗拓岗、复工复产、纾困解难、保障民生等各项工作更扎实、更深入、更细致,就一定能够打赢疫情防控这场大仗硬仗,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者:王兴平)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网上投稿;请关注齐鲁时评官方微博

人民网评:厚植绿色低碳新文明风尚

利用生活中的旧物制作创意手工,体验资源再生,掌握减碳妙招;推广节粮、节水、节电、绿色出行、绿色购物等绿色低碳实践,提升节能意识和节...[详细]
人民网-观点频道-首页-最新快评 2022-06-15

北京本轮疫情防控正处关键阶段(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本报北京6月14日电(记者朱竞若、王昊男)6月9日至14日15时,北京市累计报告287例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均涉天堂超市酒吧聚集性疫情。14日,...[详细]
人民日报 2022-06-15

新华国际时评:不惧美国挑事 中国自有定力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不久前发表对华政策演讲,攻击中国内外政策,大肆渲染“中国威胁”。尽管他煞费苦心地用了诸如“不寻求新冷战”“不是反对...[详细]
2022-06-15

中国网评丨​尴尬的美洲峰会:美国殖民主义的“墓碑”

中国网评论员乐水责任编辑 华章张艳玲原京为期三天的第九届美洲峰会于6月10日尴尬落幕。作为本次峰会的主办国,美国特地将会议地点选在拉美...[详细]
中国网 2022-06-15

国际时评丨不惧美国挑事 中国自有定力

新华社北京6月15日电(记者郑汉根李蓉)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不久前发表对华政策演讲,攻击中国内外政策,大肆渲染“中国威胁”。尽管他煞费苦...[详细]
2022-06-15

【地评线】江右时评:让好家风代代相传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考察,在参观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三苏祠时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详细]
中国青年网-评论频道-时事 2022-06-14

中经评论:稳外贸外资的关键在于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核心观点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臧梦雅认为,政策“红利”到位早一分,外贸外资的发展信心就足一分。尽管疫情带来的影响是短暂的,但持续提升对...[详细]
海外网手机版-资讯 2022-06-12

新疆喀什:维吾尔文书法令游客称赞

11日,在新疆喀什市喀什古城东门口,喀什地区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举行。新疆喀什古城东门口,当动感有节奏的音乐响起,一旁的少男少...[详细]
2022-06-12

【地评线】中安时评:“好评中国”,传播自信自强中国好声音

自4月28日在湖南长沙启动以来,2022“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引发了学界业界的热烈反响。在“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启动仪式上嘉宾有这样...[详细]
2022-06-12

紫金e评:在保护中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地评线】紫金e评 在保护中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物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文物保护...[详细]
中国新闻网-滚动新闻 2022-06-12

【地评线】荔枝网评:“好评中国”圈粉,奏响网络正能量“大合唱”

推出“网络评论方法论”专栏;推出大量“一图胜万言”“一频传万家”的融媒体作品;国内高校闻声而动,青年学子踊跃参与……以“新时代新征...[详细]
海外网手机版-资讯 2022-06-12

以“人才之笔”勾勒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地评线】以“人才之笔”勾勒乡村振兴“美好画卷”。人才引进要“内外兼修”,不仅要加大本土人才的培育,更需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三农”工...[详细]
中国新闻网客户端-新闻-最新 2022-06-12

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是一项重大的基础性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详细]
经济日报 2022-05-14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