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唯有中国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李 舫

2018-05-12 08:11:05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历史已永远记住这个时刻,一场强震撼动中国,数万生命瞬间陨落,数百万人失却家园,一时间,群星黯淡,举国神伤。

十年光阴转瞬即逝,曾经的地震废墟上,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新城浴火重生。十年前的满目疮痍,如今已是凤凰涅槃。

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曾说,转瞬即逝的“事件”不过是深层震荡中翻起的浪花,只对历史进程起微小作用。但是,当特大地震以超越人类的巨力重新改写山川河流布局,我们怎能对此视而不见?灾难,是对一个国家的力量和民族的韧性的考验,更是对这个国家执政党的考验。

时间回到六年前,2012年年底,世界各大媒体像往年一样,发布了当年的十大国际新闻。与“新一代政治家领导中国”一起上榜的,还有叙利亚僵局、阿拉伯之春、欧元区危机、反美抗议浪潮……当时的人们隐隐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登台亮相之时,世界并不安宁,道路并不平坦,挑战频频发生,危机处处潜伏。

当时的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涌现,各类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各种思潮和舆论斗争纷繁复杂,中国共产党使命如山。

六年过去了,事实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跨越了历史的难关,经历了时代的考验。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减贫与发展时感慨地说:“25年前,我在中国福建省宁德地区工作,我记住了中国古人的一句话:‘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至今,这句话依然在我心中。”爱民如子,视民如伤。正是中国共产党人这样的情怀,才有了汶川的重生与崛起。透过汶川奇迹,我们清晰地看到,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百姓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为人民带来持续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是引领中国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中流砥柱。

汶川重生,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严肃的政治课题。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争天灾的史诗般壮举中,新生的汶川,再次用事实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一个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的和谐中国,看到了一个任何灾难和危机都打不垮的坚强中国,看到了不仅在物质上快速发展、更在精神上快速成长的伟大中国。

事实证明,唯有中国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从山崩地裂到新城崛起,从满目疮痍到生机盎然,十年间,劫后重生的汶川迈入崭新时代。中国力量创造的奇迹让整个世界为之惊叹,美国《时代》杂志发表文章说,地震唤醒中国,中国感动世界,“也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一名美国学者感慨,对比汶川地震和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灾害,中国的反应速度、社会动员能力远超美国。实地采访汶川灾后重建的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霍华德·弗伦奇则感叹,中国政府强大的执行力让汶川奇迹“以一种让新奥尔良嫉妒的速度发生”。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担当,是创造汶川奇迹的原动力。“我很牵挂这个地方,十年了,这里的变化我也很欣慰。”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是与他“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和人民在一起”的坚定信念紧密相连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信念,才有了断壁残垣变成美好家园,才有了无尽废墟变为绿树青山,才有了彻骨悲恸变为绽放笑脸,才有了与精准扶贫、科学重建、新发展理念息息相关的伟大巨变。

汶川十年,浴血重生。这十年,积聚的是情感,汇聚的是经验,凝聚的是力量。而这正是中华民族在灾难中奋进的奥秘所在,是胜利一定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的奥秘所在。

(作者为本报高级编辑)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5月12日  第 01 版)

[责任编辑:杨凡、赵国徽]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网上投稿;请关注齐鲁时评官方微博

解放日报:“码头文化”是个什么东西

“码头文化”原是长江沿线围绕着河岸货运为中心的中下层群体的一种文化,为了在大江大河的严苛环境下生存下去,为了抱团图安和发展,形成了...[详细]
解放日报 2018-05-13

人民日报五洲茶亭:科学思想的伟力

这座墓是1956年由英国共产党集资、在海格特公墓的醒目位置为马克思重建的。据说墓碑是从原来位于海格特公墓深处的墓地迁移而来,现移至公墓...[详细]
人民日报 2018-05-13

人民日报三农杂谈:热了投资,不能冷了农民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激发了各类资本投入农业农村的信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调动起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投资发展适...[详细]
人民日报 2018-05-13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见证勇毅前行的中国力量

又到“5·12”,汶川特大地震已过去10年。10年前,汶川留下刻骨铭心的创伤,无数人为之震颤、为之哭泣。而今,汶川更像是一扇自信自强的窗...[详细]
人民日报 2018-05-12

这些情形,可能会被监委留置 | 一定之规

监察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了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的对象、适用情形等内容,将留置这一重要的调查措施确立为监察机关在调查过程中可以运用的法定...[详细]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18-05-10

一双双伸出的双手,完成的是一场“生命的托举”

凝重的背影,鲜活的生命。身着雨衣的军人站在峭壁上,挺立成山,坚定地伸出双手,托举起危难中的生命。永恒的瞬间,无声的历史。一图胜千言...[详细]
中国军网 2018-05-10

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中日关系回暖来之不易

东亚之大,完全容得下中国与日本。展望未来,期望中日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业上携手合作,共创和平、安宁、繁荣...[详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05-10

海右今语丨鲁义:做强海洋经济新动能

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做好经略海洋大文章,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做强海洋经济新动能,为实...[详细]
大众日报 2018-05-09

人民日报海外版:西方为何重新“发现”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被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相信随着全世界阅读马克思著作、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越来越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详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05-08

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秉持公平正义 推动对话协商

近期,朝鲜半岛局势发展过程中,中国立场一直是各方关注重点。日前,习近平主席分别应约与韩国总统文在寅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通电话,国务委...[详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05-07

人民日报国际论坛:读懂真理的深厚历史性内涵

资本主义的存在依赖于一种完全非自然的历史过程,该过程中人类的大多数被强制性或欺骗性地剥夺了掌握生产资料的权利。这样一种充满内在矛盾...[详细]
人民日报 2018-05-07

人民日报评论员: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而新时代中国的繁荣发展,将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详细]
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号 2018-05-06

【夜读】做最好的自己,才能遇到最好的别人

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讲给你听。一个年轻人去买碗,到了店里之后他随手拿起一只碗,便开始与其他的碗相碰撞。可是,碗与碗之间的声音都不够...[详细]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2018-05-06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