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已经离去100多年的他,为何依然年轻?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

作者:

2018-05-03 16:43:05

1922年,年轻的李立三刚从法国回国,告诉父亲:“我要干共产!”父亲暴跳如雷:“你们几个小娃娃,一千年也搞不成!”李立三说:“军阀有枪,我们有真理,有人民。”

2016年,一首说唱歌曲《马克思是90后》在微信朋友圈“刷屏”,歌曲的作者是一位毕业于北京大学的90后女孩。歌中描绘的“为了信仰我们一往无前”,点燃了许多年轻人的激情。

今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一档名为《马克思是对的》电视节目在央视热播,一群青年学生代表与专家学者在节目中重温感人故事、汲取真理力量。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不同时代的年轻人,为何都在追寻他的足迹,将他作为偶像?他又为何被公认为“最伟大的思想家”?

(一)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

马克思之所以伟大,核心在于其思想的伟大。其思想的伟大,首先在于其极具彻底性。

河流清澈见底能让人一览无余,理论洞彻规律能让人不存疑虑。对于人类自身来说,最重大和艰巨的理论问题,莫过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对于现代人类来说,最重大和艰巨的理论问题,莫过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

马克思的贡献正在于此。《德意志意识形态》阐释社会存在对于社会意识的决定性作用,《共产党宣言》宣示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资本论》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马克思主义的彻底性,集中体现在她揭示的基本原理。彻底的理论能够“把自己的思想”不留痕迹地“装进别人的脑袋”,而且让人豁然开朗、心悦诚服。

2008年,金融危机如海啸般向全世界蔓延,人们纷纷抢购《资本论》,甚至在德国脱销6个星期,纽约百老汇大街的书店前海报上这样写道:“马克思所说的都应验了。”

虽然时代条件已经发生了极其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但仍然没有超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揭示的客观规律发挥作用的范围。

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结晶中适用范围最广、适用时间最长、最具有生命力的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中居于核心层次的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发展的根本依据,是赖以派生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理论基石。

回溯过去,这些基本原理如同壮丽日出,照亮了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前瞻未来,这些基本原理还将继续照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乃至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光明未来。

(二)

翻开最新一版《共产党宣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国情,为不同国家撰写的7篇序言。

他们正是用这样的方式,传达着一个重要观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彻底的,而且是发展的。彻底的理论是真理,而“彻底+发展”的理论则意味着这个真理能够穿越时空,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成熟、更加伟大!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体现在她扎根实践的理论特质。

理论之树,只有植根实践沃土才能硕果累累;真理之光,只有与实践同行才能穿越时空隧道而光耀天下。马克思主义学说之所以像常青树那样始终保持着旺盛活力,不断战胜着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指引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乃至整个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不断前进,是因为它始终与实践保持一致,在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养分,使自身充满了科学性和真理性,获得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还体现在她面向整个世界先进理论的开放性。

马克思为人类社会开辟了通往真理的道路,但并未终结真理本身。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从人类知识的总和中产生出来的”。每个时代的人类知识海洋都波澜壮阔、风光无限。马克思主义在创新发展特别是在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像蚕蛹破茧、雄鹰换羽那样打破束缚、解放思想,源源不断地从人类的新知识中吸纳智慧结晶和理论养分,跟上并引领人类文明发展潮流,始终保持自身作为科学真理的特质,彰显与时俱进的强大张力。

(三)

43年前,山东省广饶县刘集村84岁的老人刘世厚,将一本珍藏多年的小册子郑重交给组织。在刘集村几位党员半个世纪拼死守护下,《共产党宣言》最早的中文译本终得保存。

如今,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留下珍贵见证的广饶县,已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前30位,用另一种方式见证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的生机与活力。

马克思的伟大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是相互成就的。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孕育了中国共产党,指引人民走出了百年屈辱的命运。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这个“行动的马克思主义者”,创造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版本”,使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依然绽放着真理的光辉。我们再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的伟大之处,从中不难看出中国共产党伟力的强大支撑。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实践智慧,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所秉持的理念、所推动的实践,不仅进一步确证着马克思的伟大,更为中华民族赢得未来、为开辟人类更加美好的前景指明方向。

站在新时代的高度,我们看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最伟大思想的时代高峰。从理论的源头到时代高峰,我们进一步品尝到了这个“真理的味道”。在革命年代,我们相信,依靠真理的力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全球化时代,我们依然相信,依靠真理的力量,可以“创造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文明衰落后再度复兴的奇迹”。

[责任编辑:杨凡、何树晓]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网上投稿;请关注齐鲁时评官方微博

15句话感受习近平在北大对青年和教育的殷切希望

[详细]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8-05-03

青年“引路人”习近平

[详细]
人民日报客户端 2018-05-03

习近平“致青春”

[详细]
央视网 2018-05-03

人民日报评论员: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青年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详细]
人民日报 2018-05-03

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中多建交意义深远

多米尼加共和国政府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据此,多米...[详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05-02
任仲平: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他的英名和事业永世长存

任仲平: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他的英名和事业永世长存

“哲人其萎,思想长存”,马克思生前的寂寞与身后的荣耀,形成了强烈的对比。200年来,马克思作为革命家和思想家从未离开这个世界,马克思...[详细]
人民日报评论微信 2018-05-01

人民日报国际视点:伊核协议存废进入关键期

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非常重要,应该得到维护和加强”。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日前表示,“我们必须在这一重要成就基础上维护核不扩散...[详细]
人民日报 2018-05-01

耿昇:敦厚长者 译坛骁将

可是他在七十周岁时撰写的一篇文章中却写道,“回首往事,虽然并未因碌碌无为和虚度年华而感到痛心,却也为自己走过的许多弯路和造成的许多...[详细]
人民日报 2018-05-01

人民日报国际论坛:马克思主义永远值得信任

那个年代,西柏林是一个政治氛围十分浓厚的城市,我在大学学习研究资本主义,接触并研究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我发现马克思也对少数人掌握...[详细]
齐鲁网 2018-05-01

新华社评论员:劳动最光荣 奋斗最幸福

新时代是劳动者建功立业、奋斗者大有可为的时代。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以辛勤劳...[详细]
新华网 2018-04-30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