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李达: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陈先达

2017-06-11 06:37:06

李达主持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

李达主持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

1948年毛泽东致李达的信

1948年毛泽东致李达的信

《李达全集》 人民出版社

《李达全集》 人民出版社

【读书者说】

凡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中工作的人,尤其是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没有不知道李达同志大名的。这不仅由于他是中国共产党发起人之一和早期领导人之一,而且由于他的许多马克思主义方面的著作,曾经是我们这代人的重要学习读物。尤其是他的《唯物辩证法大纲》《“矛盾论”解说》《“实践论”解说》,以及他晚年主持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都是非常重要的哲学著作。

李达同志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著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财富,培养了几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至今仍然在发挥作用。李达著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他所论述的任何领域,包括农业、民族、货币、法律等,都始终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因此,从他的全部著作中,我们都能学到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

我很荣幸曾经见到过李达同志。1956年,我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班毕业,利用等待分配的时间回江西老家探望父母,路过武汉时住在武大一位哲学系教师家里,他把我推荐给时任校长李达。李达在他的办公室里接见了我。李校长非常热情、谦和,邀请我到武大工作。我探亲回到北京后,才知道自己已经留校到哲学系工作。20世纪60年代初,李达向人民大学当时的校领导胡锡奎要哲学教员。我在武汉大学的老同学又举荐了我,因为一些原因还是没有去成,两次失之交臂。

我敬仰、钦佩李达同志,不仅是因为他著作等身和他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更因为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意志和决心。当年,在极其危险的白色恐怖环境下,他仍然始终坚持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现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学习。

李达同志那代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是以信仰为支撑,以生命相搏斗,不管面临何种困境,毫不动摇。说到对待马克思主义“不忘初心”,李达同志就是我们的最好榜样之一。

我们现在的学习、工作和研究条件,是李达同志那代马克思主义者无法相比的。但优厚的条件未必就是最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条件,因为我们无法体验到老一代马克思主义者的那种激情,也不具有他们普罗米修斯般为人间盗火的内心体验。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研究来说是最重要的。马克思曾经说过,“掌握着我们的意识、支配着我们信仰的那种思想(理性把我们的良心牢附在它的身上),则是一种不撕裂自己的良心就不能从中挣扎出来的枷锁。”老一代马克思主义者,信仰已经内化为良心。背弃信仰,就是背弃和撕裂自己的良心。他们一生方向明确,信仰坚定。笔是战斗者的笔,精神仿佛是经过淬火的宝剑。这种精神才是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批判的战斗的,不存在非批判非战斗的马克思主义。没有任何批判战斗精神的马克思主义者,严格说来不能算马克思主义者,最多只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文本为研究对象的学者。

纯学术性的研究方式当然需要,但如果研究与信仰相分离,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方向。正像马克思所说,“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可能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一个有成就的受人尊敬的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同时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

现在,我们常看到和听到有人说“学术自由”和“独立人格”。确实,对于学者来说,学术自由和独立人格是重要的。学术当然需要自由,学术自由的本质在于学术,即追求和捍卫真理的自由,但绝不是借学术自由之名充当西方“新自由主义”或者什么新论的“传声筒”和“推销员”。独立人格对学者非常重要,这不仅是道德而且是学术品格。但学者的独立人格,绝不是以思想精英自居,以启蒙者的姿态傲视群众,永远当反对派。老实说,在我看来,没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没有“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没有是非对错观念,没有真理和谬误的观念,“学术自由”和“独立人格”往往是一句自我标榜的空话,因为它只有“自由”而没有学术,只有“独立”而没有人格。李达同志在白色恐怖下,孜孜于马克思主义研究,才是真正具有学术自由精神和独立不倚人格的铮铮学者。

在当代中国,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既不是“歌德”派,也不是无原则的“反对”派,而应该是“实事求是”派。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有人一听到批判精神就以为是牛二卖刀式的蛮不讲理,这是误解。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彻底的辩证法精神,是一种有明确的辨别大是大非的精神,是从运动、变化、发展中观察事物,反对凝固、僵化、保守的与时俱进的精神。我们需要这种马克思主义学者,需要这种批判精神。

老一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研究的目的非常明确,他们面对国家和民族存亡,面对中国共产党为中国解放的浴血战斗,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是整个革命工作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国民党统治区时,李达同志的工作仿佛是“一个人的战斗”,而实际上他的著作和整个中国革命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战斗中的一个人。

我们这代人中,包括更年轻的一代人中,有些人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坚持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缺少内心的激情、冲动和追求,不明白马克思主义研究对国家和民族究竟有何意义。不少人甚至只把它作为一门专业、一种职业甚至谋生手段,对马克思主义这个专业的特殊性、重要性和当代的价值不太理解。当我们只是从自己的职业、专业、就业角度来看待马克思主义,而不是从本质、功能和当代价值来看待它时,视角就是倾斜的,无法超越自己个人利益的狭隘眼界,更不可能怀有对马克思主义的激情和热情,达不到一个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应有的信仰坚定性。

《李达全集》出版的重要意义,不仅是纪念书,而且是纪念人,纪念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纪念一种精神,纪念终生坚持马克思主义、至死无悔追求真理的精神。在当代中国,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深化改革的历史任务,我们需要提倡和发扬的正是这种精神。

(作者:陈先达,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杨凡、赵国徽]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网上投稿;请关注齐鲁时评官方微博

人民日报:为一带一路增添强劲动力

正是从建设“家园”的真诚意愿出发,习近平主席为各成员国未来加强合作指明了方向,提出5点重要建议——巩固团结协作,携手应对挑战,深化...[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6-11

【大家谈】“五点建议”为上合组织注入合作共赢的新内涵

习主席提出的五点建议,着眼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主题,并契合“一带一路”所倡导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详细]
中青在线 2017-06-10

【专家谈】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会继往开来结硕果

上合组织旨在维护本组织各国所在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共同应对新威胁和新挑战,加强经贸、人文合作,挖掘各国及各国人民睦邻合作的巨大潜力,...[详细]
法制网 2017-06-10

“习主席中亚行”漫评③:推动上合组织发展再上新台阶

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阿斯塔纳出席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并发表题为《团结协作 开放包容 建设安全稳定、发展繁荣的共同...[详细]
央视网 2017-06-10

一带一路与上合相互促进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习近平主席首次出访,重回丝绸之路经济带首倡之地。6月7—10日,习近平主席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出...[详细]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7-06-10

“一带一路”新契机 开启上合新篇章

6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阿斯塔纳,开始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和阿斯...[详细]
央视网 2017-06-10

【大家谈】“一带一路”携手“光明大道”创造新共赢

中哈携手圆梦要持续扩大人文合作基础。“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建交25年来,中哈人文交流日益紧密,2016年,两国人员往来近50万人次,哈...[详细]
中青在线 2017-06-09

【大家谈】插上梦想的翅膀,中哈关系迈向更高水平

习近平的这次出访是就任国家主席以来的第三次访哈,也是今年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和欧亚地区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对促进中国同哈萨克斯坦等欧亚...[详细]
央视网 2017-06-08

习主席中亚行”漫评①:让丝路之光照耀上合之路

应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于6月7日至10日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详细]
央视网 2017-06-08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