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8-02-06 15:46:02
作者:贺晓菲
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无数鲁企在市场经济中空前繁荣。
这是一个美好生活的新时代,无数个体在社会分工中追逐梦想。
今年2月,在各大双一流高校相继公布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时,售前工程师王振东在浪潮集团工作已有一年。回想去年此时的毕业竞技场,他庆幸当初抉择的正确性,从而成就了“我在浪潮充实的每一天。”
毕业大浪席卷,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在职业规划中把可持续培养放在头等位置。更多的山东企业藉此全面转换动能机制、增强创新能力,用梯进式“培养”而非简单化的“培训”吸引人才,逐渐成为全国毕业生们青睐的职场之地,亦让企业得以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变要素驱动为创新驱动,叩关各产业领域的新旧动能转换。
回首昔日,大学生毕业时多想谋求一份“铁饭碗”的稳定工作,做一份能胜任的工作,即便一眼看到老。然而,变化却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今年,39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毕业质量报告呈现出大部分本科毕业生会选择继续深造,其中清华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深造率高达81.5%,高居榜首。原因无他,因为有目标,所以有选择。
这些数字实际映射着无数个体在与企业发展中如何由平行线变为相交轴。如影片《无问西东》所提出的这个哲学命题:“如果提前了解到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道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我想时下的毕业生给出了新时代最好的回应,那就是“塑造更好的自己”。
“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山东掀起的新旧动能转换大潮中,越来越多的鲁企顺应时代潮流,将人才“培养”而非“培训”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上,着重打造人才资源而非人力资源。训是制度,养是理念,前者重视专项技术的速成,后者更看重职业生涯的发展。在推动山东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道路上,唯有人的进步,才能有所创造;唯有人的创新,方能发生改变。
放眼省外高校,今年东北大学2017届毕业生重点就业单位名单上,海尔集团排在第21名。作为山东最有发展实力的企业之一,海尔集团一直以来给职员提供“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的职业发展思路,无论是“海豚式升迁”,还是“届满轮流制度”,都给企业职工提供尽可能多的平台,让企业的每一个分子在各类工作中了解所长,从而成为一个领域里的不可替代的优秀分母。
如今,创业到了中场阶段,如何寻找新的突围方向,如何吸引更高端的技术人才,亦在山东各级政府部门的议事日程中占据愈来愈重的位置。此前济南升级的人才引进制度和青岛推出的人才计划,皆是山东在人才培育道路上的成功试水。而在山东广播电视台近期推出的17市市长访谈录中,人才培养与创新发展均是其中重头话题,也可以看出山东提高人才竞争砝码的决心。
2018年伊始,全国首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正式发布。这个比春雷更振奋人心的建设方案提出,到2028年改革开放50周年时,山东将基本完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动能转换。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这5大新兴产业,将在这个时间轴线上实现新发展、迈入新阶段。人才资源而非人力资源,是这些蓝图能够绘就的关键性因素。
一个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对市场的尊重和对人的尊重同等重要,不可偏废。如果不尊重市场,那是逆势而为必不久矣;如果不尊重人,那就没有把握关键要素难以拥抱新经济。从这一点而言,山东企业犹要“源溪行”、“忘路之远近”,如此方能找到驱动企业发展的“桃花源”。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齐鲁网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网上投稿;请关注齐鲁时评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