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钟新:记者是出镜报道的组成部分,而非焦点

来源:齐鲁网

作者:钟新

2017-09-04 10:34:09

出镜报道的新思维、新方法、新视野——评张超的《出镜报道》

作者:钟新

2016年“直播”无疑是传媒领域的热词之一:电视台在直播、新媒体在直播;大屏在直播,小屏也在直播;专业媒体在直播,公民记者也在直播……如果跳出新闻领域,我们会发现,全民都在“直播”。从技术角度讲,如今我们对直播的理解,早已超越了卫星直播(SNG)的概念:这是一个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直播的时代。

直播时代如何出镜?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张超的《出镜报道》不仅较为全面深刻地回答了相关问题,其中的新思维、新方法和新视野给电视新闻实务研究和教学带来一股清新之风。

在传统的电视新闻生产观念里,静态报道(如现象类或主题类报道)往往被认为不适合出镜。原因在于静态事件缺少变动的、可视的内容。在实践中,我们往往会看到记者像两寸照片那样,呆呆地站在镜头前侃侃而谈,观众看不到现场、看不到正在变动的事实,只看到了出镜记者。

作者认为静态事件不仅可以出镜,而且还能出好镜。“只要记者有想法、有能力、有条件,理论上都是可以出镜的。”在书中,作者搜集了国内外主流电视媒体的经典出镜案例,尤其对静态报道出镜的创新形式进行了介绍,如特效出镜、主观镜头出镜、监控摄像头出镜、“穿越式”出镜……许多出镜形式颠覆了我们长期以来对出镜的理解:原来还可以这样出镜!

作为专著和教材的结合体,《出镜报道》不仅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书中诸多章节理论与实践结合,让读者从更宽广的视野中深刻理解出镜报道中的问题。作者从叙事学角度探讨出镜记者的叙事视角,指出每种叙事视角的适用范围;运用“陌生化”理论探讨出镜的创新理念,告诉读者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模式化报道中如何让熟悉的事物变得新奇;从社会学角度剖析了出镜记者的角色冲突,指出解决之道……

这是一个直播的时代。直播是线性的、不可逆的,这要求出镜记者一气呵成、“一遍过”;直播同样也是有风险的、存在变数的,当面对技术故障、耳机失声、人群干扰、突发口误、忽然忘词等一系列问题,出镜记者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不仅考验记者的智商,还有情商。值得称道的是,以上这些问题书中都有应对措施。

作者认为做好出镜报道要抓住四个关键词:拟人际传播、现场、现场感、角色扮演。

出镜报道将电视的拟人际传播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出镜记者需要在新闻现场“书写”,用一度创作的方式直接面向观众交流。

现场除了能够带给观众“在场”的感觉外,更重要的是它是出镜报道文本的核心。当然,并非所有的出镜报道都有现场。没有现场怎么做?作者认为要围绕现场感做文章。现场与现场感并非对应关系,出镜记者抓住了现场,出镜时并不一定有现场感;出镜记者错失现场,出镜时并不一定没有现场感。现场很重要,现场感也很重要。

角色扮演意在强调出镜记者的角色定位和角色实现问题。张泉灵曾说:现场永远比你的脸更有魅力。出镜记者的真正角色是记者,不是主持人、不是明星、不是演员,记者出镜是出镜报道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但不要试图变成出镜报道的焦点。是否出镜、如何出镜取决于新闻文本和观众接受的需要。

《出镜报道》一书极具可视性和趣味性。数百个案例取自央视、地方电视台、凤凰卫视、中天新闻台、东森新闻台、台湾“中视”、CBS、ABC、KBS、RT等国内外媒体,涵盖出镜报道的大部分问题。典型案例均有图片讲解,部分出镜报道附有二维码可在线收看;重要知识点既有案例探讨,也有观点争鸣、延伸阅读。应当说《出镜报道》是出镜记者身边的必备手册,是学生系统学习出镜报道的新颖教材,是出镜报道研究者不可多得的参考文献。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齐鲁网立场,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杨凡、赵国徽]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网上投稿;请关注齐鲁时评官方微博

陆玄同:6亿人的暑运,个体摆渡的幸福评弹

如果说飞机与网络重塑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态度,那么高铁领跑的交通格局,也必将再次重塑城市性格,并最大限度地介入我们的生活,为远方的诗...[详细]
齐鲁网 2017-09-01

张立美:互联网平台培育大V,也要发掘变现能力

但是,大V选择一家给钱的平台,让自己发布的内容和信息获得物质价值,这是经济理性的选择,不庸俗,也不丢人。更何况,如果被挖走的大V觉得...[详细]
齐鲁网 2017-08-31

王言虎:社交媒体时代,要学会引导慈善的新风向

在“无反转不新闻”的后真相时代,网友对造成刷屏之势的新闻事件保持警惕,很有必要。尤其是对募款达千万级的公益项目来说,涉及面太广,而...[详细]
齐鲁网 2017-08-31

邓海建:“拼命外卖小哥”亟待门户自理以求解

过劳、交通违法、心理压力……压垮外卖小哥的“最后一根稻草”越来越多、且日已司空见惯,这个时候,订餐平台方的行业规范、企业社会责任就...[详细]
齐鲁网 2017-08-30

刘天放:让过渡期的小饭桌最终“蜡炬成灰”

小饭桌被视为“怪胎”,其实对它不公平,谁让学校没有学生食堂呢?由此,就该让“小饭桌”在过渡期发挥“蜡炬成灰”作用,以最终完全被学生...[详细]
齐鲁网 2017-08-29

田瑜:“复兴号”提速不提价,再秀改革新风景

每一次改革,铁路都时刻做到与时俱进,时刻与国家政策相呼应,时刻与百姓利益息息相关。今天铁路再秀服务民生责任,未来铁路还会有更多让百...[详细]
齐鲁网 2017-08-28

刘天放:文化的“七夕节”才能使人积极向上

夕文化的爱情观、劳动观、进取精神、道德观、责任感等,都积极向上。由此,把七夕节作为一个契机,挖掘和创造出更多的七夕文化,以让芬芳的...[详细]
齐鲁网 2017-08-28

滨兵:“狂摇头部治病”需要有一个权威的说法

这样,这对于患者,对于医院及医生,对于患有类似病症的患者都是有益的。如果任其蔓延下去,则不仅有损医院和当事医生的声誉,也不利于医患...[详细]
齐鲁网 2017-08-27

左崇年:对变道加塞曝光有利于规则意识的养成

对变道加塞,除曝光之外,不仅要罚款扣分,还应该列入信用档案,对超过三次加塞的驾驶人,应该列入黑名单,并和信用挂钩,实行联合惩戒,提...[详细]
齐鲁网 2017-08-24

邓海建:“开窗喂熊”,没有任性,就没有伤害

动物园固然要穷尽一切责任保护游客安全,但对于那些枉顾自我保护责任的“野生游客”,违规而受伤后强调弱者的身份地位,恐怕也越来越难获得...[详细]
齐鲁网 2017-08-23

张俊:“八纵八横”织密高铁时代的出行幸福

无论是“八纵八横”的政策导向,还是7对“复兴号”动车组将于下月21日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加速度”,实质上就是“中国高铁”对于实现...[详细]
齐鲁网 2017-08-22

刘天放:“戏曲进校园”要“进得去”更要“接地气”

戏曲进校园,既是一个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更是一个素质教育过程,必须以创新的方式令其“接地气”,如此才能使戏曲艺术得以传承,使其后继...[详细]
齐鲁网 2017-08-20

刘天放:“共享停车”这块“蛋糕”需凝聚智慧合力

由此,各地鼓励“共享停车”,却不能仅以“鼓励”了事,还要凝聚“停车智慧”,主动参与到其中。“共享停车”牵扯各方利益,这毋庸置疑,但...[详细]
齐鲁网 2017-08-18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