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彭城楚都,徐州半日——荡桨历史长河的兰舟

来源:齐鲁网

作者:胡春雨

2017-05-31 10:35:05

作者:胡春雨

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倘若我们不追溯它的历史,不探寻它的文化,哪怕在此生活多年,也无非陌路之人。因为,我们只是历史长河的过客,走马观花,从未走进它的内心。

因为公出的缘故,我再次来到这座号称“五省通衢”的名城:西楚故都,彭城徐州。尽管已是来过多次,但行色匆匆,对徐州的了解,除了历史上斡旋乾坤的战争,和“两汉文化看徐州”的口号,依旧感到茫然。中午闲暇的时光,去哪里看看呢?毫无目标。我突然想到,就去博物馆——这一定是了解一座城市的终南捷径。于是,顶着炎炎烈日,一场时间缝隙中的旅途,临时成行。

坐在前往博物馆的车子上,和平大桥前一条宽阔的大河,流淌着沉稳的碧波,在两岸茂树的夹持下,陡然映入了眼帘。我赶忙扭过头去,紧紧追寻它的身影,连忙问身边一位老者:这是什么河?老人平静而略带自豪的答道:“故黄河,数百年间,黄河曾在此流淌。”原来如此。“我说呢,隐隐透着大河的气派。都说河清海晏,天下太平,这回,终于见到黄河清了”,我笑道。可是黄河故道怎么会出现在这“北国锁钥,南国门户”的徐州呢?没等明白,路旁一块景区的标示牌,闪入眼中:云龙山、戏马台、博物馆……这就对了,这才是历史文化名城应有的样子。

走进博物馆,是一座现代建筑的大楼,楼顶的屋檐,令人想起汉代的风格,使整座博物馆透出民族文化的气息,流露出徐州与汉文化的渊源。果然,第一站,陕西汉景帝阳陵文物展。汉景帝是徐州沛县老乡高祖之孙、文帝之子、武帝之父。从汉高开国,文景之治,到汉武盛世,昭宣中兴,巍巍大汉,文治武功,奠定了四百年天下。大乱之余,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壮大建立了卓越功勋。雄厚的国脉,使它在子孙衰弱的时候,延续国祚,迎接忧患。景帝在位近二十年间,保持了父祖的既定国策,承前启后,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但是,支撑文景之治的基本国策,却简单低调的令人咋舌:清静无为,与民休息;和亲匈奴,韬光养晦。

这十六个字,早在初中的时候我便耳熟能详,只是觉得这“如烹小鲜”的治大国之道,太过平淡。而今看到这样的介绍,感触却多了起来:清静无为,就是不折腾、不妄为,顺从天道,遵循规律,包含了“小政府大社会”的命题;与民休息,便是恢复社会生机,释放生产力,就是民生主义的古典表达。可是,一个泱泱大国,在强横的匈奴面前忍辱含垢,又是何等的滋味呢?我们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土众民,有雄厚的战略资源,需要的,是时间罢了。从秦皇到楚汉,无休止的战乱,早已把这个大国折磨的奄奄一息。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恢复元气,才能重振大国的雄风。

对于我这外行而言,再好的文物也看不出热闹,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阳陵里的陶俑——上次来徐州,在楚王陵已见识过了,而是陪葬的家畜陶偶,和微缩版的汉代楼宇。一头大腹便便的家猪,惟妙惟肖,似乎听得到噜噜的哼声。据说汉代的家猪,还有野猪的残余,比起现在的家猪,的确有点凶巴巴的样子;一群狼狗呲牙瞠目,似乎正摇着尾巴,准备主人发号施令,奔向猎物。阳陵里,各种家畜陶偶蔚为大观,原来汉代提倡家畜养殖,增殖国民财富,令人想起今日农村养殖家畜的故俗。在“事死如事生”的时代,这种重视民生、发展经济的理念,带到了帝王的陵寝里。而陶制的一栋栋楼宇,重现了汉代建筑的风貌,似乎可以透视二千年前都市的繁华。

历史上的二百场战争,使徐州与军事有着不解之缘,博物馆陈列的要点,便是冷兵器时代的武器:从遥远的史前社会,直到昨日记忆的明清。人类生存之中,包含着无休止的斗争,而民族国家的成立和壮大,便包含了这样的命题。孙中山先生曾说到:“用王道造成的团体,便是民族。武力就是霸道,用霸道造成的团体,便是国家。”这其中,武器成为人类最重要的工具,构成武力的物质基础。和平发展,不仅是“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文化软实力的背后,一定是强大的武力。从石制武器、青铜武器、铁制武器,直至后来冷兵器与火器的混合使用,人类的武器越来越精良,,体现着那个时代最高的工艺技术水平。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兵器及其作战模式、作战理论,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令人眼花缭乱。眼前这冰冷的武器,或者早已锈迹斑驳,仍然令人联想起先民的威武。中华文明的壮大与延续,没有尚武精神和威武之师,绝对不可思议。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古时代的重装骑兵——铁浮屠。武士全身重铠,战马也是铁甲周身。看着厚厚的甲片,疾驰而前的铁浮屠,俨然冷兵器时代的装甲车。厚重的铠甲,沉重的铁器,我们的祖先,是何等的神力呢?从楚王陵到博物馆,这个问题挥之不去。东周时代的复合剑,引起了我的兴趣,什么是复合之剑呢?《吕氏春秋-别类》载相剑者云:“白所以为坚也,黄所以为牣(韧)也,黄白杂,则坚且牣,良剑也。”原来,青铜是不同金属的合金,铸造的比例不同,坚硬度与柔韧度便不同。一把利剑,将不同配比的合金分别用在剑脊和剑刃上,体现的是刚柔兼济的中国智慧。无论历史如何演进,兵器如何发展,其中的基本矛盾和模式并不会变。保护自己,消灭敌人;攻防兼备,与时俱进,永远是军事斗争的基本规律。这流传于万千年间的弓弩,岂不是今日导弹的祖先呢?人类的武力,在智力的推动下,越走越远。而人类的文明,也让人类愈发脆弱。

时间关系,剩下的行程加快了速度。从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到陶瓷时代,与今日的生活情境,也愈发亲切起来。历史的长河中,时代在继承中演进,社会面貌和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的确,不同时代的生活条件不同,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营造,并无不同。除了金戈铁马,对美和美好的追求,贯彻于人类的历史,流淌在不变的人性之中。

你看那尊香炉,此刻可否香烟袅袅,熏染着主人的华屋?这硕大的银盘,侍女的纤纤玉手,可否正为它注水?通过历史的实物,我们与先民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并无凝滞。从历史的细节,比如佩剑的方式、艺术的表达,可以看出在交通不便的年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往,也在推动着人类文明的演进。便利、适宜、符合人的需要,成为社会发展不可阻挠的动力。“古今一切人类之所以要努力,就是因为要求生存,人类因为要有不间断的生存,所以社会才有不停止的进化”。一次历史长河的观感,可以用孙中山先生的论断,作为最后的总结。

走出博物馆大楼,楼下一方古典建筑,便是乾隆行宫。当然,而今的规模,只能是过往尊荣的尾巴。从济南到徐州,一路到处是乾隆的遗踪。在济南留下的,多半是喝甜沫、夏雨荷这样风流儒雅、充满生趣的民间故事,或者挥毫“众泉汇流”这样的闲情雅致。而在徐州留下的,却是驻跸的行宫: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四次来徐州“阅河”——治理黄河。历史上的徐州饱受水患,从金代到同治年间,黄河在此流淌了六百年之久。改道济南,不过是百余年间的事,便形成了地上悬河,在位于渤海湾的入海口处,不断冲击出新的土地。自然的伟力,历史上徐州的情形,由此可见一般。乾隆前期,黄河在徐州再次决口,乾隆皇帝力排众议,亲入灾区,为便于指挥工程,按照就简的原则,修建了这座行宫。乾隆皇帝浩大的护城石堤,基本免除了徐州的水患。

结束了博物馆的行程,刚上车不久,几座中式风格的现代建筑——江苏师范大学映入了我的眼帘。于是再次冒着中午的烈日下车,倒不是我对高校有什么特殊兴趣,而是这种建筑式样,包含的民族传统和审美情趣。建筑,关乎城市与时代的面貌,城市的建设除了现代化的追求,还应保留民族文化特色。文化传承,在美的追求中前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齐鲁网立场,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杨凡、赵国徽]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网上投稿;请关注齐鲁时评官方微博

杨龙:铁路“组合拳”为同城效应提质增速

相信随着“半小时经济圈”的逐渐完善,该区域交通将极大地提升和丰富人民群众的出行体验和出行选择,为国民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提升人民幸...[详细]
齐鲁网 2017-05-31

王言虎:阿里村淘“碰壁”?其实它正风华正茂

这个时代,电商经济已经无远弗届地渗透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而相较于城市,农村还是一个亟待开发的万亿级消费市场。敏锐的电商不会放弃这块巨...[详细]
齐鲁网 2017-05-30

赵浩沣:别让“入仕”变成一种“上瘾”的病态

在新的形势下,党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而“德”的核心就是党性,只有以德为先,把德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党的领导...[详细]
齐鲁网 2017-05-28

以案释法,为这一堂“普法公开课”点赞

“于欢案二审庭审”不仅是一堂普法公开课,也是一份净网倡议书。无论舆论多么热闹,无论舆论多么喧嚣,当前移动互联时代的舆论是一股推动社...[详细]
齐鲁网 2017-05-27

于欢案直播,让公众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备受公众瞩目的于欢案今天在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进行公开二审。这是全国省级高院首次在微博上对敏感刑事案件的终审环节进行“图文+视频”直...[详细]
齐鲁网 2017-05-27

田磊:骑士勇士连续3年会师总决赛,结果将如何?

虽说外界认为勇士强于骑士,但是占据优势不一定会赢,比赛中的每一次触球每一个战术都可能逆转赛果。不管结果如何,只希望双方打出精彩的比...[详细]
齐鲁网 2017-05-27

田磊:再次入选最佳阵容,对詹姆斯还奢求什么?

詹姆斯已经3次夺得总冠军,6次打进NBA总决赛,现在正朝着第7次和第4次努力前进着,我想也即将实现。每个时代都有一个神话的存在,我们没有...[详细]
齐鲁网 2017-05-20

王言虎:阿里财报亮出“公益成绩单”说明了什么?

2017财年,在阿里旗下平台的推动下,有四分之一的国民,通过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平台在参与公益行动,这既是一个巨大的公益成绩,同时也为其...[详细]
齐鲁网 2017-05-19

杨永全:“双网融合”为铁路物流走向国际“充电”

铁路货运运量大、单位能耗少,安全、准时、绿色、经济的运输方式被百姓所青睐。因此,中国铁路在“一带一路”机遇下,以世界第一的路网规模...[详细]
齐鲁网 2017-05-18

乔木:拆除违建别墅群,换回城市生态“大账本”

当前在向违章建筑强力宣战、痛下杀手的同时,更要注意挖病灶、治病根、关好权力的笼子、扎紧制度的篱笆、把好审批的关口、加大监管的力度,...[详细]
齐鲁网 2017-05-12

王彬:"斧头执法"再现江湖,执法者要懂“尊重”

有人会说,在那种职责与现实冲突的状态下,城管别无他法,控制不住情绪可以理解。这是谬论,任何状态都不是执法者不守 “规矩”, 异化正常...[详细]
齐鲁网 2017-04-29

杨龙:便民“调图”让出行“忽如一夜春风来”

拥有先锋品质的首都北京局再次重拳出击,针对现有运能运力实际情况,积极践行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在内部挖潜、增加有效供给、助力京...[详细]
齐鲁网 2017-03-30

张俊:天堑变通途,追随“高铁速度”精彩不断

以说,高铁系统的新变化,“高铁游”的渐次升起,必将会为“十三五”规划的深入推进注入强劲动力。也将有效促进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深度融合...[详细]
齐鲁网 2017-03-23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